APP下载

在文本对话中培养言语智慧

2020-05-20卢燕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卢燕

【摘  要】  言语智慧是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言语智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言语智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在文本对话中培养小学生言语智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对话;言语智慧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基本优势,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言语智慧是小学教育实践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本对话中培养小学生的言语智慧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对此给予充分重视,因此言语智慧的培养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在文本对话中培养小学生言语智慧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以学生为根本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应该有所转变,这样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而为小学生言语智慧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言语智慧培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应该主导学习过程,而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建立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之中的教师中心论,而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深刻了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尊重学生的独立想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完善言语智慧培养流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言语智慧的培养奠定基础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同时也能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另外,学生如果对于所学知识充满兴趣,将直接表现在学习动机之上,成为学习的直接推动力。由于小学语文阅读内容较为系统和复杂,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缺少学习兴趣,这也是小学生文本对话学习困难的主要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实现培养小学生言语智慧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例如,教师在讲解《找春天》这节课的时候,因为这是一篇比较优美的散文,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智慧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课文的优势。课文对于春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课文之中的描写轨迹,作者是从何处着手开始描写春天的。从这样的文本之中,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流程,也就是作者的观察方式。此时,为了强调学生的言语智慧,教师可以重点告诉学生,因为作者所处的环境变化了,因此所看见和描写的景色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常用的移步换景写作方法。紧接着,对于《找春天》这篇课文中的相关语言描写,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感悟。同时,引导小学生仔细体会课文的语言描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小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也将实现本质性提升,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言语智慧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发展,同时语文综合素质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文本对话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对话内容,设置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这个问题,进而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为言语智慧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言语智慧培养流程

从教学的本质来看,学生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对于知识的个体认知和发展过程。之所以在文本对话中培养言语智慧的时候会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个体认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而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味的灌输和强化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良好效果,要想保证学生真正消化和理解文本对话内容,实现言语智慧的培养和提升,还需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且付诸实践,这也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流程,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于文本对话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判断学习过程中的对错,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扫清言语智慧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亡羊补牢》这篇课文的时候,“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在讲解这段对话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小学生,认真研究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之中叙事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怎样用简短的语言描写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除此之外,在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应该让小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理解背后蕴含的道理,从而逐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言语智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启发和引导,提高言语智慧培养实效

在文本对话中培养学生言语智慧的时候,灌输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有效方法,多数情况下,灌输式教学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的教育方向,并且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文本对话中培养学生言语智慧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启发性原则。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方式的选择,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对话内容,将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探索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又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提升言语智慧,引导学生思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言语智慧培养和教学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小学生培养言语智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具体来说,“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通过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小马自己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误导的问题。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此时,教师应该重点对对话内容进行讲解,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學文本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目标导向,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之中的言语智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言语智慧培养流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锋.语感培养:在文本对话中践行——以六年级上册《盼》一课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9(9):49-50.

[2]胡军.关注言语:读懂寓言背后的智慧——以苏教版五上《伊索寓言》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8(2):66-69,72.

[3]李晓奎.在文本教学对话中培育学生语感——以《天上的街市》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7(03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