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我国夜间旅游的发展探析

2020-05-20李佩遥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摘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夜间旅游的爆发,夜间旅游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并且已成为了整个旅游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虽然我国夜间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许多城市已认识到了发展夜间旅游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夜间旅游点亮夜经济,通过科学规划与积极引导,我国的夜间旅游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关键词:文旅融合;我国夜间旅游;发展探析

一、前言

从古人颇有闲情雅致的“秉烛夜游”,到如今文旅产业必不可缺的夜间经济——夜景、夜宴、夜购、夜宿、夜娱,以光与影所传递迸发出的旅游消费业态百花齐放。“夜经济”既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民俗文化、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夜间旅游强调文化性和参与性,迎合了旅游者品质化、体验化、个性化的旅游追求,助力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二、我国夜间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夜游发展态势良好与夜游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市场潜力巨大,鉴于夜游活动的经济带动效应,将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夜间旅游属于更加细分的旅游市场,在融合了当地民俗文化和人文气息以后,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随着游客夜游意愿愈发强烈,夜游市场需求将被大大释放。

虽然“六朝古都”南京、“夜津城”天津、“不夜城”上海、“泉城”济南等地纷纷在政策方面加码,助力夜间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于夜间旅游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夜间旅游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重视,看不见夜间旅游发展处于风口之上,易错失发展良机。

(二)夜游资源丰富与开发程度有限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同的城市和乡村形成了富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为夜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的文化支撑。夜游资源丰富多彩,美丽的夜景、震撼的夜演、美味的夜宴、热闹的夜购、精彩的夜娱和美妙的夜宿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纵观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夜旅游的吸引物还是以自发形成的夜市和夜晚灯光造景为主,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产品定位和包装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多数地区的夜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形式单一,水平较低,规模小,夜间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缺乏具有高品位、高吸引力、高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区域与区域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合,阻碍了夜旅游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三)夜游需求旺盛与特色产品缺乏

目前我国旅游群体夜间旅游需求持续增加,且需求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也更加重视旅游体验和旅游时间。对越来越多的追求异地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休闲客人而言,晚上6点至10点是旅游消费的高峰时段,也被称为“黄金四小时”,是游客与当地居民交融相会、体验当地民俗民风的最佳时段。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虽然已具备了一批夜间旅游项目,但大多数项目规模较小,内容平淡,与其他地方一些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独具地方特色、高质量投入、创意新颖的精品。在这之中,特别是缺乏当地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支撑,使得很多夜游产品无法对游客群体产生相应的吸引力。旅游产品跟当地文化的融入程度也远远不够,无法突出地域特色、建立夜游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我国夜间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夜游整体氛围

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各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夜间旅游工作的重视,强化夜间旅游产业地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夜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机制,制定鼓励发展夜间旅游的优惠政策,把发展夜间旅游作为丰富群众生活,发展城乡经济的重要产业确定下来。通过政策手段的积极引导,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大格局,使夜间旅游能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夜游发展环境

随着夜间旅游、夜间消费和夜间经济的兴起,必然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相应的投入,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上做好防控,并务实提升公共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夜游消费环境和夜游经营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切实整治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规范旅游市场运行秩序。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和灯光打造,建设夜间亮化景观环境,创造情绪体验氛围,释放夜晚独特的魅力。

(三)完善夜游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夜游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完善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夜游交通服务水平,做好夜间旅游集中时间、集中路段等的疏导,解决交通拥堵现象,保证正常通行。提升道路质量,合理设置停车场、游客夜间服务中心等游客集散区域,合理提供特色旅游休闲交通工具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标识系统;建设较为齐全的旅游咨询平台、信息预报平台以及旅游投诉服务平台;增加夜间照明,夜间应急系统的建设,形成便捷、智能、网络、高效的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创新夜游产品开发

既要丰富夜游产品类型,也要打造拳头产品,聚焦粉丝热衷度,培养游客忠诚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二次消费。积极打造一批配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精品民宿客栈,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住。深夜美食与夜游购物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吸引物,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夜游特色品牌和精品项目。结合旅游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層次、不同消费水平的夜间旅游主体,开发差异化、多元化的夜间旅游产品。

(五)加强夜游产品营销

以智慧旅游的理念开展智慧营销,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机制。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对夜间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在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以及美团、携程上推送关于夜间旅游的信息,提升夜间旅游的曝光度与关注度。借鉴大唐不夜城网红不倒翁的成功营销,与微博大V、网红等热点人物合作制造网红打卡点等。建立多种组合式营销方式,让具有文化性、差异性、体验性的特色夜游产品成为游客生活化体验的必选项。

作者简介:

李佩遥(199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