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2020-05-20程煜
程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对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经济模式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与创新,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这一问题在经济模式转型过程中愈发突出,这一问题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会制约国家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因此,本文就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积极找寻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危害进行系统分析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继而为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出现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金融化视角;实体经济;解决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一问题愈发突出,金融膨胀过度是该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原因在于金融配置不当。将金融与实体经济进行充分分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明确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针对市场发展需求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为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弊端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造成企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
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当生产成本较低时,则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同理当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时,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减少。行业间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越发激烈,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生产成本逐渐提高,在环境与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原材料、生产用地等基础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减少了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行业目前的发展状态依然处于疲软期,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困难重重。通过调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自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的利润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实体经济利润小于实体经济成本的现象频发,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其次,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同样是需要我们立刻解决的问题。我国国家经济总量很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需要提高对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的重视程度。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将产业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实体经济在产业链中游时,投资相对较少,但产品往往缺少创新性,因此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过分依赖投资,不仅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競争力,而且会大大提高投资的风险性,不利于企业今后健康发展[1]。
(二)提高企业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通过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异化的金融创新会导致实体经济风险性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开展与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提高,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采用各种方法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多样化的交易模式,是造成交易局面混乱的主要原因,缺乏规范性的交易方式,不仅会大大提高企业间的交易风险,同时不利于为企业间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其次,这其中还存在一些打着金融机构创新的幌子,而将资金投资到实体经济以外运行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会增加实体经济的运行负担,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杠杆率,加大企业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随着实体经济成本的不断提高,当资金投入减少时,对企业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产品质量下降。降低产品销量的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值,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信誉值作为企业看不见,摸不到的影响力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信誉值降低在减少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不均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体系开始出现,本世纪初体系才逐渐形成。在金融规模快速膨胀的影响下,金融风险日渐突出,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不均现象的出现。造成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不均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点。第一点,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因此我国实体经济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方法是信贷,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第二点,为了规避监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往往采用商业银行大量资金在实体经济“空转”的方法来规避检查。这一方式不仅破坏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同时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贸易风险,制约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第三点,产融供需不平衡。信用良好的国有企业或者有政策支持的大型企业,往往可以获得大量低成本资本,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会造成产能过剩,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益企业资源可持续发展[2]。
二、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方法策略
(一)完善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进行有效保护
依据自由市场机制作用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保障各部门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在资源分配前,有关部门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资源的种类、数量进行统计、登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明确各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将现有资源依据各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这一分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及时满足各企业的资源需求,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重视各部门之间获得平均利润的同时,同样需要提高对金融资本利润远远高于产业资本利润的重视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不受侵犯,同时也可以提高相应的监管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对资金分配的重视程度,同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当实体经济的资源无法进行合理分配时,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从而营造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要想自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做到的一点便是改革与创新。将现有的管理制度依据市场发展方向进行相应完善与改革,在促进企业与时俱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其次,国家同样需要不断完善有关税收和政策上的法律法规,维护利率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依据需求对汇率市场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继而推动国家从多角度出发,不断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资金吸引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实体经济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产业缺乏创新力,产业技术需要依赖外界支持,这些问题都会阻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提高企业生命的主要方法,因此企业在重视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互联网便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商平台营运而生。电商平台作为互联网平台之一,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消费渠道的同时,也分流了大量的实体经济,因此我国虚拟经济收益目前远远高于实体经济收益,这也是造成国家资本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在电商平台的冲击下,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愈发严峻,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依据市场经济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實体经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明确转型方向前,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分析,明确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科学严谨的转型计划。企业转型在提升企业活力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有效吸引大量的金融投资,为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型的中心,通过创新不断实现国家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与完善,继而提高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3]。
(三)推动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继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到“引进来”,及时学习先进的改革理念,针对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将先进的改革制度进行相应调整,有针对性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保证商业银行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将现有金融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将拓宽金融供给方式与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完善相关部门监管制度,及时发现现有监管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在提高监管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弊端与不足,及时依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来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明.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1):30-37.
[2]曾娅丽.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商讯,2020(10):87-88.
[3]卞嫄.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商讯,2020(0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