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

2020-05-20牛亚楠李桂华

档案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安平李大钊

牛亚楠 李桂华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农村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安平县台城村成立,掀开中国农村革命新的一页,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历史篇章。

弓仲韬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台城的传播

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为实现救亡图存而不懈探索的中国先进分子的关注,同时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一直在北方进行革命工作,致力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进步思想。他不仅积极领导城市学生及工人运动,而且将目光转移到农村,发动群众力量,引导农村先进代表,开展革命斗争。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的思想出现重大转变,其中包括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的弓仲韬。弓仲韬出身富贵人家,自幼喜好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书籍,由于深悉底层民众之苦,少年弓仲韬心中就萌生了立志反对强权、救国救民的念头。其父弓堪年轻时考科举屡试不中,心中颇有怨念,以至演化为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怨恨,反对腐朽的慈禧政权,拥护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同时也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弓仲韬与弟弟妹妹自小就在新式学堂读书,接受先进教育,又经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洗礼,同时在新文化的影响下,他更加痛恨封建社会,关心劳苦大众,向往民主自由。碍于台城村地处偏远,难以接触外界进步思潮与先进文化,弓仲韬于1916年决心北上,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赴京求学。在此期间初步受到先进思潮的影响,为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行传播的思想启蒙运动,极大改变了以往革命运动忽视群众力量、缺乏群众基础的局面。弓仲韬亲身参与其中,强烈反抗西方列强与北洋政府的压迫剥削,在此期间还曾亲身领悟李大钊讲演的魅力。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时正是军阀当道时期,由于接受过国外先进思潮的教育,回国后致力于研究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弓仲韬对其宣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非常向往。同年,弓仲韬受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弓仲韬毕业后历经曲折找到一份沙滩小学教书先生的差事,由于就任小学书籍匮乏,弓仲韬每周末都会前往一里之外的北大图书馆看书。1922年夏天,弓仲韬与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结识,并在其影响下开始正式学习与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弓仲韬不仅自己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不断深入群众,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劳动人民中的传播。弓仲韬在李大钊的派遣下到北京天桥一带向底层人民传播进步思想,号召劳苦大众组织起来向剥削人民的封建官僚、军阀做顽强抗争,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在此过程中他逐渐由一名知识分子转变为一名革命者,其思想也得以升华。1923年4月,弓仲韜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开始为千千万万穷苦大众的利益奔走。

李大钊一直重视农村问题,主张在革命中发动农民,弓仲韬受其影响,也始终致力于挖掘农民革命力量。李大钊指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并进一步提出“在农村中建党”的思想。但是1923年的党组织还处于地下阶段,全国党员极少。为了发展党组织,争取更多的同盟力量,在李大钊的嘱托下,弓仲韬于1923年辞去北京沙滩小学教员的工作回到家乡台城村,传播革命火种,宣传进步思想,积极发展壮大党组织。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以及连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台城村民生活极度困苦,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对他们而言,政治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当时人民根本无法预想到这个宁静偏僻的乡村在日后所爆发出的巨大革命力量。回到台城的弓仲韬考察民生民情,针对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思想难度较大的状况,开办平民夜校,教育穷苦农民读书识字,通过讲历史、讲故事的方式增加课堂的通俗性,增强普通农民对教授内容的理解,还亲自编写了《平民千字文》这一适合民众学习的书籍,并于授课中对群众进行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弓仲韬以“穷”字为引,向农民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制度压迫、地主阶级剥削以及军阀残暴的现实国情,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革命。同时,弓仲韬还组建为农民办事的群众组织——农会,发展先进农民入会,为党组织培养积极分子。他甚至抛弃世俗眼光,卖掉自家的土地,在台城村办起了“女子小学”,教导妇女学习文化知识,渗透革命思想,并在其中积极发展先进分子,为党组织扩充新鲜力量。在弓仲韬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跟随他进行革命的堂妹弓彤轩回忆道:“在小学我是儿童团,高小是青年团,初中就成为共产党员了”。

台城特别党支部的建立及发展

随着农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及弓仲韬在台城开展革命工作的顺利进行,台城人民反封建反军阀的意识逐渐觉醒,成立台城党支部的时机日益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培养,在弓仲韬的介绍与李大钊的批准下,弓凤洲、弓成山于1923年8月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农民党员之一。由于二大《党章》明确规定:“各农村、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所以台城村三位党员于同年8月建立党支部。弓仲韬任党支部书记,弓凤洲任组织委员,弓成山任宣传委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自此成立。因当时河北省和安平县尚未成立党的组织机构,台城村党支部由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台城村党支部定名为台城特别党支部(以下简称为台城特支)。台城特支的建立对安平县封建地主及军阀来说是沉重一击,打破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在南方轰轰烈烈、在北方冷冷清清的局面,同时也标志着北方农民革命迈入新的阶段。

台城特支建立后,台城村的革命工作有序开展,党支部成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李大钊的关怀领导下,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针对台城村社会状况展开调查,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确定党支部工作方向,即在知识分子和普通农民中同时开展党组织相关工作、进行革命运动。由弓仲韬承担知识分子相关工作,弓凤洲负责普通农民革命事宜。二人同时开展工作,以促进革命事业的高效性,保证党组织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尽早集中农民力量、壮大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三人在农忙之余为革命事业不停奔走,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他们的努力下,台城村民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参与革命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1923年底,弓凤洲先后介绍弓结流、弓偶气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人成立党小组,由弓凤洲担任小组长,组织领导小组相关活动。

台城特支建立不久后,周边各村纷纷加入革命活动,壮大革命队伍。安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李锡九在李大钊的派遣下回到家乡任庄村宣传革命思想。李锡九曾是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与李大钊为好友,并于1922年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冬至1924年初,李锡九先后创办了女子学校与农民夜校,将村中的破庙翻修成学堂。这座庙宇不仅是平民百姓接受文化教育的地方、更是宣传进步思想、播撒革命火种的阵地。李锡九于此组织筹划了一系列启发民众思想、带领农民进行革命并积极发展党组织的活动。

在李锡九的影响下,革命思想渐渐渗透进任庄村人的心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涌现了一批投身革命的先进代表。1924年2月,李锡九发展安平县北关高小校长李少楼入党,二人通力合作,积极在学校及县城内部开展革命游说,很多人受此影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后,在北关高小读书的任庄村学生李振庭、李幸增由李锡九发展入党,与李少楼组成北关高小党小组。在李锡九、李少楼的努力以及弓仲韬的协助下,越来越多的北关高小青年学生逐渐觉悟,开始信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924年3月成立北关高小党支部。台城特别党支部和北关高小党支部的建立,极大激发了安平县人民的斗争热情,农民们的组织更加系统、革命成果更加显著。同年,敬思村的乡村教师张麟阁在弓仲韬、李少楼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发展本村进步农民袁大楞、李更从事革命事业,成立敬思村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张麟阁担任。至此,安平县已发展近二十名党员,他们为革命工作的顺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安平县委建立后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安平县党组织发展形势大好,农民们在革命教育中思想更加成熟,斗争热情高涨。弓仲韬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在北京领导革命工作的李大钊,李大钊听闻此事,当即指示道:“一旦时机成熟,可成立中共安平县委,以利于领导全县民众开展斗争。”安平县委应运而生。1924年8月15日,台城、敬思村及北关高小三个党支部的代表弓仲韬、弓凤洲、李少楼、张麟阁等九人集聚敬思村张麟阁的家中,召开安平县第一次共产党员代表会议。会议决定由弓仲韬任县委书记、李少楼为宣传委员、张麟阁为组织委员。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委就此成立,县委机关设在弓仲韬家中。衡水安平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建抓曾介绍道:“安平县委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大地上成立的第一个县级委员会。”中共安平县委员会建立后,台城特支改为台城支部,隶属于安平县委。同时,弓仲韬辞去台城支部书记一职,组织领导全县革命运动,弓凤洲接任台城支部书记。

从台城特支的成立到安平县委的建立,由台城村点燃的星星之火已蔓延为整个安平的革命斗争。1924年2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李锡九带着李大钊的嘱托来到饶阳县,发展开明绅士韩子慕入党,并于1925年春发展翟少痴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建立中共饒阳县城内支部,由北京区执委领导。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要发动群众运动,积极发展党组织。安平党员听闻消息,倍受鼓舞,整个地区十几位党员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吸纳先进分子,扩大党组织规模。同年10月,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会议特别强调北方革命工作的重要性,突出党对革命事业的统一领导。并于会后成立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由李大钊同志担任书记一职。同时,中共保定地方委员会指派张鹤亭前往饶阳、安平指导工作。1925年冬,根据中共保定地委指示,“饶阳县党组织与安平县委合并,成立中共安饶联合县委员会”。并于一年后成立了包括深泽县在内的中共安绕深中心县委。白色恐怖期间,条件极为艰苦,冀中党员也从未放弃革命事业。经过努力,弓仲韬介绍唐贝村张志洪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台城村弓濯之与徐召赵庄赵魁昌加入共青团。同时,李少楼在北关高小也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团支部,发展团员,为冀中革命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弓仲韬等人三年多的努力,到1927年底,安平县已发展党员、团员100余人,建立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为安平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员保障。

随着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的成立,安平县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下转38页)(上接12页)斗争更加猛烈。在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导下,安平各村农民开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加薪减工运动。1924年秋收时节,弓仲韬等人领导台城村农民进行罢工加薪斗争,提出“不增资不下地”的口号,此次斗争大获全胜,农民们第一次体会到集中革命的伟大力量。受此鼓舞,台城村的斗争很快扩展到整个安平。1924年冬,中共保定地方委员会成立,安平县委改为保定地方委员会直接领导。1925年,在县委的组织领导下,“麦客”、教员要求加薪的斗争也取得胜利,同时县委还积极为改善雇工生活、提高雇工待遇而斗争,安平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破坏革命行动,安平县内中共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革命事业却从未停止。弓仲韬为保护同志,筹集资金建造毛巾厂,暗地继续开展革命,在此进行工作联系的同志都以商人的身份为掩护,但在不久后即被敌人察觉,以弓仲韬为代表的党员干部遭到国民党及军阀政府的多次逮捕。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临刑前依然高声宣扬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神圣性。弓仲韬等人在悲伤之余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斗争到底的决心,想方设法恢复和巩固共产党组织,继续开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互助会”等,在普通民众中宣传革命思想,团结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充分彰显了党深入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为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安平人民也冲向前线,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贺龙曾率八路军一二O师进入冀中安平展开抗日斗争,安平人民踊跃参军,以血肉之躯以报家国,八年抗战共有八千六百八十九人参战,其中二千二百六十九人在战争中付出生命,“他们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书写了这一片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辉煌与骄傲。”安平革命局面也由之前的点点星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其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农民的彻底解放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中国第一个农村纪念馆的馆长王彦芹这样说道。正如他所言,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党支部的建立是党早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见证,是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开端。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唤醒了当地及周边农民反抗压迫积极斗争的革命意识,不仅对当时的农民斗争、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之后周边地区农村革命形势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时代,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对于今天千千万万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安平李大钊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生的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第一次学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