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民生档案管理
2020-05-20陈云涛
陈云涛
摘 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的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但人民群众的利用却发展迅速。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档案工作中实现创新和突破,把收集、管理、開发利用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重要议题来思考。
关键词:民生;档案;开发利用
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人人参与其中、人人尽心尽力、人人享有成果的理念。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认真思考和研究民生档案问题。
1 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的内涵
所谓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群众方方面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发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结合档案工作,民生领域的档案涉及哪些内容、涵盖哪些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着力探索、全面理解。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1)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申诉个人利益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2)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医疗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3)企业改制档案。包括改制后企业财务、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4)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群众看病、就诊、医保、医患处理、病案防保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5)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6)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上述领域及内容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虽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民生档案的全部内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条主线,那就是民生档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
2 馆藏民生档案的现状及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进一步开放,档案馆的神秘面纱逐渐打开,也越来越亲民,逐步走向大众百姓。就目前青州市档案馆来看,利用工作的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档案馆的开放度、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利用者的满意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这种趋势也许正为我们揭示出档案馆工作真正境界——“馆为民开,档为民用”。
现在,在青州市档案馆内,有涉及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养老保险、下乡知青、出国援苏(前苏联)、企业破产改制、房屋产权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档案100000余卷(册),占整个馆藏档案、资料的三分之一。但近几年利用情况表明,民生档案已成为利用工作方向的新趋势。公民个人为劳动保险、婚姻家庭、解决财产继承、房屋买卖、特殊工种退休、经济纠纷、资历证明、工作调动等因私利用的需求逐年攀升,利用卷数的比例居高不下。
特别是2004年至2008年,青州市档案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生负责的精神,将全市25家破产改制企业的文书、人事、财务、科技等档案20余万卷(册)接受入馆。从2008年开始,为原企业职工提供人事档案6500余卷册,利用人数2300多人次,解决了许多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特殊工种退休、职工遗属补助、军人安置、职工辞退、开除等重大民生问题。为避免上访、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3 探索民生档案的新举措
档案部门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着重建立起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这两个体系,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1)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要把档案管理重点仅仅放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文书档案管理上,要开拓思维、开发创新,要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将接收范围,接收重点作适当调整,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体系。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种类较多,内容丰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联合制发和修订关于涉及民生的社区档案、企业职工档案等规范性文件,完善民生档案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各单位要严格规范民生档案归档制度,从源头抓起,推进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进程。
3)要大力加强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将关系民生、群众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实行现代化管理,另外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民生档案产生的主体不同,涉及众多部门,造成了档案管理不均衡。有的档案规范化程度高,也有的管理混乱,民生档案没有规范整理保存,自然给日常的利用代理诸多不便。正如这些情况的出现,民生档案管理集中的部门,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国土、环保、房管、公检法司等作为民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履行本部门民生档案的管理职能,积极配合本级档案部门做好各自工作,要健全工作网络,寻找服务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努力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
4)加强业务指导力度,全面推进民生领域档案规范化管理。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计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整理规范。
5)强化档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文档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对涉及民生档案部门专业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档案专业理论培训。要适时举办档案专业理论培训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理论水平。因为基层领导干部工作面广,无论是眼前工作,还是长远工作,都要产生和利用档案。只有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才能切实提高民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6)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县级档案馆(室)要依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简化利用程序,加大数字化力度,在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公民获取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便利。
7)拓展民生档案宣传领域。不仅在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宣传、指导民生档案,还应将档案工作深入社区、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民生是根本。实践证明,“民生档案”不仅方便群众,解决了不少群众的燃眉之急,还为当地党委、政府分了忧,促进了社会和谐。因此,“民生档案”是民生工程的基石,关注民生档案,加大民生档案的馆藏和利用率,让群众尽享民生之惠,尽享和谐之福。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局长李华明“档案与民生”主题,什么是民生档案。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2016年) 学习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