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名著中的元宵节

2020-05-20余世存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4期
关键词:花灯唐僧水浒传

余世存

元宵节在唐宋时期形成习俗,在明清时期走入辉煌。自元末明初到清乾隆年间,涌现出的优秀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有对元宵节的描写。这些描写可以让我们想见古人是如何参与创造出繁华的元宵节的。

《水浒传》中叙述了几个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如,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人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书中描写的元宵节既热闹又跟打斗有关,如第六十六回写道:“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瓦砾藏埋金万斛,楼台变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

跟《水浒传》中元宵节的热闹和打打杀杀类似,《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一章中,耿纪、韦晃、金祎和吉邈、吉穆五人,计划在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起兵讨伐曹操。那一天,“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曹氏心腹爪牙,死据宫门。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但五人势孤力单,不是被曹军擒获,就是死于乱军之中。

《西游记》中则写了天竺国的元宵节,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元宵之夜,唐僧师徒四人进城观看灯会。这场元宵灯会.让唐僧又经历一场劫难。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清风将唐僧掳到洞中。后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与三个妖精进行了大战,并搬来二十八宿星辰中的四木禽星前来助战,才救出唐僧,师徒四人继续前往西天取经。

《红楼梦》中的第一回提到“社火花灯”,是指元宵节的活动。第十八回写“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都对元宵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这些文学著作都写到了花灯,如《西游记》里的花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这些作品中也提到了元宵节的其他习俗,如“走百病”“看社火”等,其中多有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同时,这些作品中也写下了对盛世不再的追忆和感叹。《红楼梦》中对元宵节的描写,寓意尤其深刻。在第五十四同中,凤姐为了讨好贾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连说了两个“过正月半”的笑话,说完笑话,凤姐说:“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这与第一回癞头僧所念“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前后呼应。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衰败。

由上述可见,古人喜欢热闹、团圆、狂欢,尽管元宵节里会有打斗、战争,但古人仍把这一节日过得庄重、热烈,他们过元宵节有着今人未必理解的仪式感。而通过曹雪芹等伟大作家的总结,我们的文化也从节日中获得了极高明的教益。是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最繁华、最热闹的时刻和场面总伴随着不祥和悲哀,欢乐之后总是深深的落寞与不安。但我们在人生百年中,仍会年复一年地、一代一代地努力,搭起长棚,创造出繁华、欢乐来。

跟除夕、春节等家人团聚的节日不同,元宵节的社会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传统节日是关门阖家团聚,元宵节则是走出来参与集体活动,投入其中,猜灯谜,逛庙会。在与亲友、乡亲、街坊欢度元宵节时,我们都是这一节日里的主角。但在人生、社会的节庆里,我们义都是节日借以书写的文本道具。只要有人存在,节日的庆典就会延续下去。

天竺国的花灯也好,贾府大观园的盛宴也罢,都只是节日展开的道具,它们终将烟消云散。而欧阳修、辛弃疾、曹雪芹们的文字与世长存。在元宵节日里,只有超越性的参与,才能将景观化为与节日同辉的力量,感染一代又一代人。因为节日及其超越者不会毁灭,毁灭的只是各类不自觉的道具。我们中国讲文化,化民成俗,以文化之,元宵节可算是一个典型。

正月十五元宵节,多在阳历2月中下旬。先哲曾说:“贲‘亨……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极为精准地概括了元宵节的意义。

(选自《北京晚报》2019年2月19日,有删改)

猜你喜欢

花灯唐僧水浒传
找不同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赏花灯
花灯艺人
惹人喜爱
减肥
西游记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唐僧的私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