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莹好学
2020-05-20李延寿
(唐)李延寿
莹①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③。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选自《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标点有改动)
【注释】
①莹:祖莹,北魏著名大臣。②中书:南北朝时为中书省官员简称,这里指中书监。文中的中书监、中书博士皆为官名。③都讲:这里指协助博士讲经的儒生。
【今译】
祖莹8岁的时候能够吟诵《诗经》《尚书》,12岁时做了中书监的学生。他迷恋读书,父母害怕他会因此生病,禁止他读书也不能使他停止。他经常在灰里偷藏火种,赶走仆人,等到父母睡着后,点燃火种读书,用衣服、被子遮住窗户,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此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高允常常感叹:“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一般学生能比得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解《尚书》,祖莹被选为都讲。学生们都到齐了,祖莹在夜里读书太过疲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却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赵郡学生李孝怡的《曲礼》去上课。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换书,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尚书》中的三篇,不遗漏一个字。……(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名气被授任为太学博士。
【点评】
这篇短文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天资聪颖、爱学、勤学的读书人形象。作者用“八岁能诵《诗》《書》”,以及拿错“讲义”却能“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正面描写),和中书监的赞叹之言(侧面描写),表现祖莹出众的才学。不过,这些才学是和他“耽书”分不开的。可见,想要在求学路上“远至”,勤奋、刻苦读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可以和语文课本中的《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看看祖莹、宋濂二人读书有什么异同点。
(导读/艺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