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竞争格局的演变与启示
2020-05-20刘兴,刘霞
刘 兴,刘 霞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世界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是目前BWF(世界羽毛球联和会)组织举办的年度最高级别的个人赛事。职业选手在经过全年12站超级赛后,5个单项积分排名前8的选手才有资格参赛。相比4年1届的奥运会、2年1届的汤尤杯、苏迪曼杯,以及每年几百名选手参加的世锦赛来说,超级系列赛总决赛更像是一场世界羽坛顶尖选手的“华山论剑”[1]。奥运会、世锦赛作为羽坛的最高级别赛事,其参赛资格需要根据每年的世界巡回赛(即超级系列赛)的积分排名来确定。由此可见,超级系列总决赛参赛选手都是代表各国的顶级运动员,其比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世界羽坛竞争格局的变化与发展。
1 2008~2019年超级系列总决赛竞争实力变化分析
历届男单总决赛冠军都是被马来西亚、中国、丹麦、日本4国所包揽。从表1金牌总数来看,马来西亚男单在2008~2013年间共获得4枚金牌,从2014~2019年只有一次进入决赛阶段。中国男单在2011~2012年连续2年包揽冠亚军,从2008~2019年共获得4枚金牌。丹麦男单从2008~2015年曾4次闯进决赛却无缘冠军奖杯,但从2016~2019年丹麦男单获得了2次冠军。日本男单桃田贤斗在2015年获得总决赛冠军后2019年又再次登顶,近年来他的世界排名稳步上升,今年更是坐稳世界男单第一的排名。近年来,印尼男单金廷活跃在世界羽坛的高级别赛事中并且获得不错的成绩,在2019年更是闯入决赛拿到了亚军。从2008~2019年,随着各国运动员的新老交替,马来西亚男单逐渐退出竞争的第一阵容,日本和印尼男单开始崛起。世界羽坛男单形成了以日本、中国、丹麦、印尼四国顶尖高手相互竞争的格局。
从表2看出,历届总决赛女单冠军有大半被中国拿下,2010~2014年是中国羽毛球女单的鼎盛时期,连续5年获得冠军。从2015年以后,除戴资颖获得1个冠军外中国队女单几乎很少闯进决赛,2017年和2018年的冠亚军更是被日本和印度包揽。同样在这个羽坛新老交替的时期,国羽女单处于一个短暂的真空状态,直到2019年国羽女单才再次获得冠军。从2008~2019年,随着日本和印度女单的崛起,世界羽坛女单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和印度等顶级选手的竞争格局。
男子双打在世界羽联总决赛上一直处于群雄争霸的格局状态,历届比赛中的冠军被5个国家所包揽。马来西亚的男双古健杰/陈文宏在首届总决赛上获得冠军后,在时隔8年之久的决赛上,马来西亚男双击败了日本男双迎来了第二个男双冠军。韩国男双曾在2008年后有5年闯入决赛阶段,并在2009届和2014届总决赛上登顶冠军。丹麦男双鲍伊/摩根森除了在2009年决赛上不敌韩国男双外,在2010~2012年连获3届冠军,处于当时羽坛男双的统治地位。印尼男双实力也是非常强劲,由老将阿山/塞蒂亚万及新晋男双(目前世界男双排名第一)苏卡穆约/吉迪恩为印尼羽毛球夺得4届冠军。中国羽毛球男双在历届总决赛上并不抢眼,仅在2018年获得1个冠军,但是曾有5次闯入决赛。从表3近年的成绩来看,在新老交替的时期,丹麦和韩国男双的优势不在,中国和日本男双呈现复苏势头。世界羽坛男双由群雄争霸转变为由印尼、中国和日本相互竞争的格局。
历届总决赛上,女子双打的竞争局面较为清晰,从表4可以看出冠军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中国和日本3个国家。马来西亚女双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双冠后,在后来的决赛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可谓是昙花一现。中国女双历届总决赛上曾8次进入决赛阶段,并斩获6个冠军,于洋/王晓理在2010~2012年的决赛上分别击败了中国的成淑/赵芸蕾以及韩国和丹麦的女双获得三连冠,奠定了中国女双在世界羽坛的地位。近年来,日本女双的实力正盛,在近4届总决赛上共出现了4队不同的女双组合,女双的后备人才形成了一定的集团优势频频冲击冠军宝座,并且获得了3个冠军和3个亚军的佳绩。从2008~2019年世界羽坛女双形成了以日本、中国和韩国相互竞争的格局。
表1 2008~2019年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男子单打
表2 2008~2019年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女子单打
表3 2008~2019年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男子双打
表4 2008~2019年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女子双打
从表5历届比赛成绩来看,混合双打的竞争局面显得格外清晰,冠军几乎被中国和丹麦包揽。混合双打是我国羽毛球最具优势的项目,在历届总决赛上几乎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从徐晨/马晋,刘成/包宜鑫到张楠/赵芸蕾,再到陈清晨/郑思维、王懿律/黄东萍以及现在的郑思维/黄雅琼组合,中国混双的后备人才充足且具有集团化优势。中国队从2009年参加总决赛后,混双共获得7个冠军、7个亚军的超强战绩,并且多次包揽冠亚军。丹麦混双在总决赛上击败过印尼和中国获得4次冠军,但由于后备人才不足老将难以撑开局面,丹麦混双在2013年夺冠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决赛上过。从2008~2013年世界羽坛混双形成了丹麦、印尼和中国相互竞争的局面,从2014年以来,中国混双的集团化优势在世界羽坛中形成垄断的格局。
表5 2008~2018年羽联超级系列总决赛混合双打
从2008年到2019年各国整体竞争实力来看,亚洲国家几乎囊括的绝大多数奖牌,欧洲羽毛球整体衰弱的趋势没有改变,亚洲依然处于鼎盛时期。2008~2013年马来西亚羽毛球逐渐衰退,2014~2019年日本羽毛球开始崛起,世界羽坛迎来了以中国、日本、印尼和韩国亚洲4国和以丹麦为代表的欧洲1国相互竞争的格局。
2 世界羽毛球竞技实力非均衡发展
纵观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从盛极一时的欧洲到全面兴起的亚洲,从世界诸强称雄再到亚洲几国争霸,羽毛球竞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推动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进程,但也造成了世界各国羽毛球竞技实力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羽毛球运动发源地的英国垄断了当时羽坛的霸主地位,欧洲羽毛球处于鼎盛时代。40年代开始后,以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为代表的亚洲强国,以全新的技战术打法逐渐取代了以传统打法称霸的欧美各国的统治地位,羽毛球运动项目的重心在这时便开始由欧洲逐渐转向亚洲[2]。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羽毛球正处于学习起步阶段。到了60年代,随着各国华侨归国后,所带回的羽毛球先进技战术使得中国羽毛球运动全面发展起来,并一度赶超世界羽毛球水平,这为中国迈向羽毛球竞技强国奠定了基础。21世纪后,与中国相邻的日本、韩国羽毛球竞技也逐渐崛起,羽毛球竞技的重心开始由南亚向东亚转移。
为了推动羽毛球运动的交流与发展,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国际羽联从2007年开始推行超级系列赛事,共设有12个国际分站赛,其中8个分站设在亚洲,4个在欧洲举行。从赛事举办地的分布可以看出,国际羽联是基于赛事举办地羽毛球的竞技水平、群众基础以及国家的重视程度而设的,显然世界羽毛球重要赛事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从历届总决赛成绩来看,近年来丹麦作为欧洲唯一的羽毛球竞技强队很少进入决赛,冠亚军几乎都被亚洲国家包揽,曾经盛极一时的欧洲羽毛球竞技运动几乎完全被亚洲所取代。随着马来西亚竞技实力的衰退,世界羽坛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印尼和韩国亚洲4国相互竞争的局面。竞争格局的逐渐缩小,使得世界羽毛球竞技水平出现了非均衡发展,这并不利于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例如足球运动,为什么能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世界各国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足球文化氛围,实力相对均衡并可以形成诸强竞争的局面。如何调整和转变世界竞技羽毛球的发展方式及改变竞技实力非均衡发展的格局,是当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 日本羽毛球崛起与欧洲球队没落的主要因素
日本羽毛球在近年迅速崛起和壮大起来了,从世界羽联官网2019年12月10日的排名来看,日本在世界排名前十中,男单除了排名第一的桃田贤斗还有常山太干;女单有奥原希望和山口茜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名;男双有嘉村健士/园田启悟和渡边勇大/远藤大由;女双更是有3对之多,福岛由纪/广田彩花、松本麻佑/永原和可那、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分别排名第二、三、四名,对目前世界第一的陈清晨/贾一凡有非常大的冲击力;混双还有排名第三名的渡边勇大/东野有纱。从世界排名的整体实力看,日本羽毛球水平正在向中国队靠近甚至有超过我国的趋势,特别在男单和女双项目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目前欧洲球队的成绩并不理想,老牌劲旅的丹麦队仅有男单选手安德森·安东森和安赛龙进入前十名,其他项目均未能入榜。英国队也仅仅是1对男双和1对混双挤进前十。尽管世界羽联为了缩小欧亚差距,不断尝试改变规则,但目前这些改革对羽毛球生存环境的改善仍旧不容乐观[3]。欧洲球队与亚洲球队的实力水平正在逐渐拉大。
3.1 后备人才青黄不接
近10年,日本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大力支持中小学生参加羽毛球训练,并且每年都会开展小学、中学及U系列等全国性羽毛球系列赛事[4]。把学校作为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基地,在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掘竞技人才,是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日本羽毛球协会还会资助国家队各级别运动员大量参加高级别的国际赛事,这为日本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提高竞技能力的机会。完善的训练和竞赛体系使得日本羽毛球队有充足的高质量人才储备,不会出现断层的情况。反观欧洲各国,由于经济、文化及训练体制等各方面原因,造成了欧洲羽毛球竞技运动非职业化。据调查,欧洲羽毛球运动员大多数都具有双重职业,在训练之余还需要工作和读书。没有系统的训练体制使得欧洲羽毛球人才青黄不接,难以保证后备人才的梯队式发展。
3.2 地缘文化的推动
地缘文化是指从局部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因缘关联,探讨地理区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它虽然外表是无形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是却有很强的渗透力,具有隐形的推动作用[5]。世界羽毛球运动在地缘文化影响下形成一定的区域特征。亚洲国家中,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和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几个国家在地理上相邻、历史相通、文化交融,以及在经济和政治交流产生的亲缘性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欧洲羽毛球运动也受到地缘文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负面的。在欧洲足球和篮球运动文化氛围十分浓烈,因地缘文化产生的性格品质、身体特质使得人们更喜欢那些激烈对抗富有激情的运动,他们对于足球、篮球运动的热爱远超过羽毛球。再加上各种地区因素的影响,使得欧洲羽毛球竞技运动逐渐走向没落。
3.3 政策的影响
日本羽毛球实力的迅速崛起离不开近年来日本对羽毛球项目的政策支持。自国际奥委会恢复日本席位以来,日本在体育政策方面经历了“提高为主”“普及为主”“提高与普及并重”再到今天“全面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的发展过程[6]。随着日本体育厅的成立,2015年日本将羽毛球纳入体育振兴中心项目并逐年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和给予战略支持,在政策的充分保障下,日本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羽毛球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2018年世锦赛上获得2个单项冠军,在尤伯杯获得团体冠军。正是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得日本羽毛球运动项目稳步发展和提高。相比之下,欧洲各国在羽毛球项目上并没有给于足够的政策保障。英国政府对各项国家队的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彩票的盈余,但是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羽毛球项目就被剔除在资助名单之外了。丹麦国家队也是因为赞助资金问题无法正常训练,以致全年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因此政策对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从历届超级系列总决赛的结果演变来看,世界羽坛各国的竞争实力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总的来说:欧洲羽毛球整体衰弱,亚洲进入鼎盛时代,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印尼、韩国亚洲4国和以丹麦为代表的欧洲一国相互竞争冠军的局面;竞争格局的逐渐缩小,使得世界羽毛球竞技水平出现了非均衡发展;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地缘文化的推动以及政策的影响使得日本羽毛球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