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曲县瓜咱坝3号滑坡成因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0-05-20吴冠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滑面坡脚坡体

吴冠仲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 730000;国家文物局石窟保护技术重点科研基地,兰州 730000;甘肃省岩土文物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 730000)

大型深层、复合型滑坡具有防范难度大、成因复杂、运移距离长、破坏性强等特点[1-3]。关于此类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现场调查结合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分析[4-7]。在实际生活中,此类滑坡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在查明滑坡成因机理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加强滑坡防治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城北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同时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舟曲县峰迭乡瓜咱坝安置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规划区域,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证交通畅通的首要任务。

以大型深层、复合型滑坡——舟曲瓜咱坝3号滑坡为例,分析研究滑坡形态规模、变形迹象、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设计防治治理措施,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加固前后滑坡的变形情况,验证工程措施的合理性,为该地区后续相似的滑坡防治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 滑坡环境地质条件

1.1 自然环境

勘察区属温暖带,多年平均气温12.9 ℃,最高平均气温23.0 ℃,最低平均气温1.7 ℃;区内降水少而不均,降雨集中在7—8月,常以连阴雨和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降雨量为435.8 mm,日最大降雨量96.77 mm。

1.2 地形地貌

勘察区地处南秦岭山地,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岩石多、坡陡、土薄、水流急,导致区内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8]。峰迭乡瓜咱坝勘察区呈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地貌,滑坡发育于其中的陡峻谷坡,主要是受构造侵蚀和流水冲蚀的共同作用形成。

1.3 地层岩性

1.4 地质构造

滑坡区小型褶皱断裂发育,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风化程度深。区内岩层走向为NW~NWW,岩层倾向变化较大,由坡脚部位NE向上逐步转变为SW,岩体中结构面比较发育,结构面主要有:①45°~70°∠30°~90°;②0°~22°∠20°~78°;③300°~315°∠15°~65°。其中③为与北西向褶皱和同生断层、小错断同期生成的结构面,是破碎岩石滑坡的缓倾角控制结构面,①、②、③结构面组合,控制着滑坡的后缘及滑面。

1.5 水文地质条件

堆积层上层滞水赋存于黄土质黏土底部、砂砾石层及崩残坡积等土体中,堆积层内含水量、水位随降水、气候、季节等的变化而变化;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滑坡区强风化破碎带中,以潜水为主要储存形式,受大气降水调节控制,并在滑坡前缘以一泉水形式出露,涌水量约1 000 m3/d,常年有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滑坡周界冲沟沟谷,呈带状分布,多为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和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向河谷内排泄或沿含水层向下游径流。

1.6 岩土工程特性

根据钻孔岩芯取样并进行室内试验,获取其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Table 1 Physic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material

注:试样取自滑坡钻孔49.0~50.2 m深度处。

综上所述,滑坡区域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风化程度深,易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滑坡变形特征

2.1 形态规模

3号滑坡位于瓜咱坝新区阴山沟西侧的自然斜坡上,滑坡成天地势呈西北高南东低,高程1 760~1 475 m,相对高差285 m。

滑坡体呈圈椅状,滑坡坡面呈倾斜平面,坡度约38°~50°,滑坡分级处的地形稍缓,坡度约28°~35°。滑坡沿坡面横宽约285 m左右,纵长约455 m,其中北侧纵长较大,向南纵长减小。滑坡体积约为440×104m3,属于大型深层滑坡。

按照滑坡两侧冲沟及贯通剪切裂缝为界,将滑坡分为南北两个大条块,每个条块中又有多级、多层滑坡,如图1所示。滑坡北条块主滑方向NE80°,南条块主滑方向NE85°。

图1 滑坡地貌Fig.1 Landslide landform

2.2 变形迹象

此滑坡明显变形始于2011年春节前后,因滑坡前缘大范围坡体挖方,导致坡脚抗滑段被挖除,坡体应力重分布而松弛,逐级向后牵引,产生拉张裂缝和下错陡坎。

滑坡变形边界明显:滑坡后缘为高陡的下错陡壁,高约12~20 m,长约200 m,陡壁倾角65°~80°,拉裂缝宽约10~30 cm,呈倒“V”字形,在后缘探槽中可见滑动擦痕;滑坡南北两侧以近EW的自然沟为界,自然沟从山脊发育至坡脚,下切深度15~20 m,剪切裂缝发育明显;前缘坡脚由于人工开挖形成了较大挖方区,形成滑坡剪出口,在前缘一级缓坡平台自然沟部位出露二级滑坡剪出口;坡体裂缝密集发育且贯通性强,宽约0.2~1 m,下错0.2~1.5 m,可视深约3~5 m。

2.3 破坏特征

2.3.1 滑体

该滑坡属于堆积层-破碎岩石复合型滑坡。滑体厚度约31~52.5 m,其中上覆第四系堆积土石结构厚度约20~45 m;下伏反倾破碎角砾状片岩最大厚约22.5 m。

2.3.2 滑带(面)

滑坡北条块分为多级,滑面为基岩顶面的全风化片岩破碎带,滑面最深达45 m,在ZK1-3孔深20 m处可见有滑带,滑带岩性为全风化土状片岩黏土。滑坡南条块代分为两级,前级有两层深层滑带,深约25.7 m的滑带为不同成因堆积层界面,深约46.5 m的滑带为基岩顶面破碎带,在ZK3-2孔深43.5、46.5 m处可见滑带;后级滑面为全风化片岩破碎带,有25.7、42 m两层滑面,如图2所示。

图2 滑坡1-1工程地质剖面图Fig.2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ection of the landslide 1-1

2.3.3 滑床

3 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

人为削切坡脚是滑坡发生的起始因素。坡脚抗滑段被挖除改变了坡体临空条件和坡体应力状态。

阴山沟底持续冲刷是滑坡不断滑动的主要因素。滑坡堆积物多次阻塞堆积于阴山沟底,但沟底冲蚀冲刷作用又再次使剪出口暴露。

岩性结构差异是滑体沿滑带产生滑带的重要内因。构成滑体的第四系堆积层及破碎角砾状片岩,结构松散、空隙大、透水性较强、强度低,而下部滑床板岩则结构相对紧密、强度较高。滑体与滑床接触面向谷底倾斜,基本与斜坡面倾向一致。

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水的作用加剧和控制滑坡发生的速度和强度,水的入渗使得滑体容重急剧增加,水沿裂隙、空隙、孔隙入渗,对岩土体及结构面产生浸润、泥化、软化作用,削弱岩土体强度,降低滑体和滑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滑坡后缘拉裂缝、侧界剪切裂缝、坡体裂缝进一步扩展、张开、贯通,滑带岩土体强度降低,抗滑力削弱,最终导致坡体发生多条多级多层的、堆积层-破碎岩石复合型、牵引式变形破坏[2]。破碎岩石和松散碎屑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暴雨降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滑坡区坡陡沟深、纵坡降大、植被生长不良,地形地貌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集中和流通,使得泥石流能迅猛直泻。瓜咱坝3号滑坡-泥石流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一旦滑坡发生变形破坏,极可能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再次发生,将堵塞阴山沟,对瓜咱坝新城区造成威胁。

图3 滑坡-泥石流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Fig.3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landslide to debris flow

4 稳定性分析

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折线型滑动面的传递系数法[9]来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滑动面简化成折线。取土体的单位宽度为1 m,简化为二维问题进行计算;根据岩土体室内试验数据、反演计算结果及经验参数,综合确定主滑段的力学参数指标;设计工况为自重、自重+暴雨、自重+地震三种。

根据定性判断及定量计算分析,北条块前级滑坡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浅层稳定系数为0.95,深层稳定系数0.97。南条块前级滑坡目前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浅层稳定系数为1.0,深层稳定系数1.01。滑坡整体处于滑动阶段,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

5 防治对策研究

根据舟曲瓜咱坝3号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提出防治对策以前缘回填反压、桩板墙支挡、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导等综合防治为主[10-12]。

(1)针对滑坡坡脚人为削切及沟底持续冲刷,在滑坡前缘坡脚采用回填反压,改变坡体应力场,以及坡体外形和临空条件,增强滑坡坡脚的抗滑力。

(2)在滑坡前缘设计支挡结构,底部埋设于滑面以下,以提高结构面的抗滑能力、改善滑面剪应力的分布状况、降低沿滑面发生累进性破坏的可能性。针对本坡体设计桩板式挡土墙,由悬臂桩和挡土板组合而成,悬臂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25 m,深入地下15 m,地上10 m,桩顶设置通常冠梁;挡土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板。

(3)截断坡面水流及排除地下水流,以弱化外界因素的影响,防治坡体软化、消除渗透变形、降低坡体空隙水压力和静水压力。针对本滑坡,在滑坡后缘设置地表截排水措施,在坡面铺砌自然沟排水,在回填土上部设置排洪沟排导阴山泥石流沟的下泄物质,同时在滑坡的中前部设置仰斜排水孔疏排地下水。

6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3号滑坡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对治理效果进行预测,对比分析天然状态和采取加固措施后的滑坡变形情况。

建立数值模型时,岩体材料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破坏准则采用Mohr-Coulomb准则。静力边界条件为底部边界设定水平和竖直方向位移约束,侧向边界设定水平位移约束,顶部为自由边界。

选取滑坡Ⅰ-Ⅰ断面进行对比分析,天然状态和采取加固措施后滑坡断面的位移云图和塑性区如图4、图5所示。

图4 滑坡Ⅰ-Ⅰ断面位移云图Fig.4 Displacement nephogram of section Ⅰ-Ⅰ of landslide

图5 滑坡Ⅰ-Ⅰ断面塑性区Fig.5 The plastic zone of section Ⅰ-Ⅰ

由位移云图4(a)可知,天然状况下坡体前缘陡缓交界处位移最大,即件出口位置,其次为坡体中部的二级滑坡前缘处,其余中上部土体受牵引机制发生变形,滑坡变形具有整体性且方向具有一致性。由图4(b)可知,采取前缘回填压脚及桩板墙支挡后,坡体的位移较大处仅位于前缘附近且位移量明显减小,而坡体中部和后部基本不发生变形。

由塑性区云图5(a)可知,天然状态下滑坡前缘陡缓交界处发生剪切变形,推断此处为剪出口位置;前缘陡倾坡面及上部坡表发生拉伸变形,推测为向上方后缘牵引产生的拉裂破坏;沿滑带主要为剪切变形即发生剪切破坏。由图5(b)可知,采取前缘回填压脚及桩板墙支挡后,坡体塑性区减少,前缘不存在明显剪切变形的剪出口,回填土坡表存在拉伸变形,滑坡中上部坡表拉伸变形明显减少。

7 结论

(1)瓜咱坝3号滑坡为堆积层-破碎岩石复合型、大型深层滑坡,具多条、多级、多层的滑动特征。滑坡呈圈椅状,变形边界明显,滑坡后缘拉张裂缝、侧界剪切裂缝、前缘鼓胀裂缝、前缘剪出口、坡体裂缝持续发展。目前滑坡整体处于滑动阶段,在不利工况影响下不排除发生剧滑的可能性。

(2)滑坡滑动变形的主要使为人为开挖坡脚、沟底持续冲刷、岩性结构差异以及降雨等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滑坡发生失稳破坏将堵塞阴山沟,同时给潜在的泥石流灾害提供大量的固体物质来源,对瓜咱坝新区的居民人、构建筑物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3)该防治治理对策主要为前缘回填反压、桩板墙支挡、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导。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滑坡体的位移和塑性区变化情况,验证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猜你喜欢

滑面坡脚坡体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土坡滑面确定与分析
考虑复合滑动边坡内部剪切约束机制的 刚体极限平衡方法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N元素在陕北矿区采煤沉陷坡面土壤中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地震作用下基于严格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