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妇女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2020-05-20邓凤莲郭燕丽段灵敏刘建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纵径裂孔静息

邓凤莲 ,郭燕丽 ,段灵敏 ,刘建君 ,卢 岷 ,刘 可

(1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0038)

(2重庆市中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0021)

妊娠和分娩是年轻女性发生盆底肌功能下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主要危险因素[1]。近年来,PF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解剖位置及盆隔裂孔的变化,探讨盆底超声评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后6~10周的妇女52例,年龄22~39岁,平均(30.3±4.8)岁。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无妊娠前盆腔脏器脱垂史,无妊娠前慢性咳嗽或漏尿史,无盆腔占位及手术病史。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RAB4-8L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范围为4.0~8.0MHz,二维扫查角度70°,实时三维容积角度85°。

1.2.2 方法 患者取仰卧截石位,探头置于会阴部,进行二维超声成像,获取盆底正中矢状切面,在静息及最大 Valsalva 动作两种状态下观察并测量盆腔脏器的位置和移动情况,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膀胱尿道后角有无开放等。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及缩肛状态下分别启动三维采集成像模式进行容积扫描,获取标准盆膈裂孔三维图象,观察并测量盆隔裂孔纵径、横径和面积。

表1 两组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隔裂孔比较分析(x-±s)

1.2.3 分组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有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组和无脏器脱垂(POP)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超声检查结果

52例患者中,30例有盆腔脏器脱垂,占57.6%(30/52),其中29例膀胱膨出(21例轻度,8例明显),5例可见尿道内口漏斗形成;6例子宫脱垂(5例轻度,1例明显);5例直肠轻度膨出。22例未见明显盆腔脏器脱垂。

2.2 盆隔裂孔的三维超声成像

52例患者三维成像显示静息状态下盆隔裂孔均呈菱形或倒V形,内部结构紧凑;最大Valsalva动作下35例盆隔裂孔增大呈类菱形或椭圆形,17例盆隔裂孔扩大,呈椭圆形改变,内部结构较疏松、紊乱。有无盆腔脏器脱垂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盆隔裂孔测量参数比较分析见表1,显示静息状态下两组盆隔裂孔纵径、横径及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两组盆隔裂孔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隔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膀胱、子宫和直肠等盆腔器官以及多层肌肉、韧带、筋膜等支持结构组成,各支持结构呈“吊床”样共同承托盆腔脏器。妊娠及分娩是大多数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在此期间盆底组织承受巨大的压力及牵拉[2],引起盆底软组织损伤及肌力异常,从而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将产后6~10周女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产后早期盆底解剖结构及形态功能,52例患者中30例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占57.6%,虽然多为轻度POP,但如不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将会延缓恢复,甚至向严重方向发展。产后早期是盆底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有效地盆底肌锻炼能够减缓甚至避免PFD的发生[3]。因此,早期盆底超声检查对指导患者及时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盆底支持系统中,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撑作用,盆膈裂孔大小的变化,可一定程度反映肛提肌的收缩性与延展性,因此裂孔面积的大小是评估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重要因素[4]。实时三维超声能够清晰呈现不同状态下的盆隔裂孔,并准确测量其面积。本研究结果显示:POP组和无POP组二者在静息状态下盆隔裂孔纵径、横径及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 Valsalva动作下二者盆隔裂孔纵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面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考虑可能与最大Valsalva动作引起盆腔内的压力增加,促进了盆隔裂孔面积增大尤其纵径的增加,有POP组腹压的增加可能影响到盆隔裂孔的生理性代偿机制。Dietz认为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25cm2与显著的脱垂无明显相关性[5]。本研究中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发现有POP组盆隔裂孔面积>25cm214例,而无POP组盆隔裂孔面积>25cm2仅3例。发生POP者盆隔裂孔增大较明显,可能与肛提肌顺应性或弹性减弱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盆隔裂孔的变化来预测盆底损伤及POP的发生。由于本研究组收集病例样本量较小,且仅研究了产后POP及盆隔裂孔的变化,未对肛提肌的形态作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将继续收集病例进一步对盆底结构作定量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经会阴盆底超声能够有效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可以较客观的评估盆底功能,对指导产后康复训炼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纵径裂孔静息
更正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