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在肛瘘检查中的应用
2020-05-20唐艳云张清华徐列印
唐艳云,张清华,徐列印,龙 梅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肛瘘是肛周软组织的慢性炎症,起源于肛腺并累及肛管直肠周围,由肛周脓肿破溃或手术后形成窦口,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目前许多医院使用MR进行术前检查,对肛瘘进行分型评估,术前肛瘘的分型及病变累及范围的确定对手术方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做好肛瘘的扫描是能进行MR正确分型诊断及全面评估病情的重要因素,扫描过程中正确的定位方法、序列选择、平扫联合增强的扫描方案等等均涉及到图像的诊断效能。本文从肛瘘的扫描定位、序列选择及参数设置等方面探讨3.0T MR高分辨率及增强扫描在肛瘘检查中的应用技术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肛瘘或肛周脓肿的患者MR影像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 37.5岁。临床症状为肛周不适、有脓性分泌物、可见外瘘口、可触及包块或条索样肿物、或有肛瘘或肛周脓肿手术病史等等。
1.2 仪器及准备
所有患者使用西门子3.0T Verio MR仪进行检查,线圈使用8通道腹部柔性线圈及8通道脊柱线圈联合使用,患者检查前留置静脉留置针,无需其他特殊准备,仰卧于检查床,头先进。线圈中心对耻骨联合,以耻骨联合为中心定位。
1.3 采集序列及方法
采集序列及顺序为平扫:矢状位TSE T2抑脂序列(TR/TE:5610/97ms,层厚/层间距:3/0.3mm,矩阵320*320,反转恢复抑脂),冠状位TSE T2及TSE T2抑脂序列(TR/TE:2000/87ms,层厚/层间距:3/0.3mm,矩阵320*320,抑脂方式:水脂分离),横轴位TSE T2及TSE T2抑脂序列(TR/TE:2600/87ms,层厚/层间距:3/0.3mm,矩阵320*320,抑脂方式:水脂分离),梯度回波TI Vibe抑脂序列(TR/TE:4.55/1.7ms,层厚/层间距:2/0.4mm,矩阵320*320,频率抑脂);增强:横轴位梯度回波TI Vibe抑脂序列,冠状位及矢状位TSE-T1抑脂序列。所有序列均为高分辨率序列。定位方法:以肛管为参照,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行于肛管,横轴面垂直于肛管,扫描范围包括肛管及周边病变。
1.4 分析方法
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生采用盲法阅片,分析并确定MR显示的肛瘘瘘道、外口、内口、脓腔。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高分辨率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肛瘘瘘道、瘘口及肛周脓肿显示的符合情况。
2 结果
MR检查17例显示24条瘘道及走向,与手术符合率100%,17例显示有22个外口,与手术符合率100%,10例显示内口与手术符合率71.4%,7例显示肛周脓肿,其中4例合并窦道形成,与手术符合率100%。
3 讨论
3.1 肛瘘的定位方法
基于肛周解剖的特殊结构在扫描定位时应以肛管为轴心,采取冠状位及矢状位平行于肛管、横轴位垂直于肛管的方法定位,以清楚地显示肛门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具体位置走行,利于肛瘘的分型诊断。目前常用的Parks分型便是根据瘘管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型。许多文献[2-3]报道在平行于肛管的冠状位上最易显示瘘道与括约肌的关系及评估内口的高度,而横轴位则是显示瘘道具体走行及分布、显示内口具体位置的主要方位。在本研究中应用平行于肛管的矢、冠状位及垂直于肛管的横轴位定位法对于肛周的解剖结构均能清楚地显示,对瘘道、外口、脓肿的判断均与手术完全符合;冠状位上16条瘘道显示清晰,8例分辨内口高度;矢状位上8条瘘道显示清晰,2例显示内口高度;横轴位上17例均可见肛瘘瘘管的具体走行,8例显示内口分布的位置。所显示的脓腔于冠状位及横轴位上均可见。因此,肛瘘的扫描以肛管为轴心,采用三方位扫描更易观察瘘道及瘘口的具体位置及走行。
3.2 肛瘘的扫描序列及顺序
目前应用于肛瘘的扫描序列主要有TSE T1、T2 及T2抑脂序列,也有报道使用DWI序列,增强使用抑脂TSE T1序列或梯度回波T1序列。本研究中平扫顺序为:①TSE T2反转抑脂矢状位,除了用于确定冠状位和横轴位的扫描角度及范围外,还可以显示出部分瘘道及内口的高度;②TSE T2冠状位采用水脂分离抑脂法并保存原始图像,可以得到T2及T2抑脂图像。即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位解剖图像也可以观察瘘道与括约肌的关系并观察内口的高度,对于判断脓肿的波及范围是否向肛提肌以上蔓延,T2抑脂冠位也是观察最佳的序列;③TSE T2横轴位采用水脂分离抑脂法并保存原始图像,用于观察瘘道的具体位置及走行,分辨内口的具体位置,显示脓肿的分布范围,尤其是马蹄形脓肿在横轴位T2抑脂序列上显示最清楚,本研究中7例脓肿均在T2横轴位上显示清晰,其中3例脓肿形态呈马蹄形包绕肛管;④横轴位T1 vibe抑脂序列,用于观察病变的信号特征,增强后该序列显示强化的病灶及肛周解剖结构清晰,故该序列增强前后对比扫描;⑤增强后TSE T1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是除了扫描T1 vibe抑脂横轴位外的另外两个方位序列,可以全面地观察强化的瘘道、内口及脓肿壁,更全面地判断病变的范围和强化情况。
大量文献[1,4]报道高分辨率T2WI-FS序列是诊断肛瘘瘘管及内口较敏感的序列,信号特点为黑色背景下的高信号。增强T1WI-FS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肛瘘瘘管、瘘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信号特点为瘘管组织明显强化呈高信号,周围渗出不强化,因此有研究者[5]认为增强T1WI-FS比T2WI-FS发现瘘道瘘口更敏感。也有文献[3]报道多个方位结合诊断可以提高肛瘘的检出率。通过两期的扫描方式及序列对照,也印证了文献报道的说法。
3.3 序列参数的设定
本研究中所有序列均采用高分辨率及薄层厚的方案,像素均在1.0×1.0×3.0mm3左右,尤其是冠状位及横轴位是观察瘘道、内口及脓肿的主要方位,我们将层厚设置在3mm或2mm,以利于显示瘘道及瘘口与肛周解剖的关系。在高分辨率及薄层厚的序列上,瘘道、外口及脓肿均能清楚地显示,与手术所见完全符合,内口的显示也较准确,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4.1%。
4 结论
薄层厚、高分辨率扫描联合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瘘管、内外口及肛周脓肿,正确的MR定位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肛管、肛门括约肌及其他肌群、肛周间隙等,能够显示肛瘘瘘道、瘘口及脓肿与这些组织的关系,在肛瘘术前对肛瘘分型并了解病变的全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