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估

2020-05-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头颈头颈部椎动脉

李 林

(武汉亚心总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目前,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多排螺旋CT空间及时间分辨率较高,数据采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先进,因此,CTA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常用诊断方式。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疑似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沟通、认知功能障碍及不配合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8.5±3.4)岁;观察组(25例)13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8.5±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表现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药物、仪器 采取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CT机(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造影剂欧乃派克碘海醇由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1.2.2 扫描方法 CT层厚参数为0.625mm,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为自动mAs,120kV,X射线管扫描时间尽量控制在0.4s/r,扫描范围为200mm;扫描时从患者足部开始扫描至头部,从主动脉弓下缘扫描至颅顶,扫描时间控制在(5.3±1.4)s,造影剂欧乃派克碘海醇为300mg/ml。

对照组采取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进行检查,主动脉弓断面采取手动触发结合进行监控,理论触发阈值为100HU。

观察组采取多排螺旋CT头颈与CTA扫描技术联合检查,检查时切勿吞咽,固定好患者头部,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扫描,采集到原始数据后,通过软件进行三维成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同层静脉CT差、椎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造影剂用量、延迟扫描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头颈部血管CT参数值(椎动脉、椎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差、同层静脉CT值)均比对照组高,延迟扫描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头颈部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关键所在。而头颈部因骨质结构较为特殊,三维处理难度较高,必须具备较高的扫描技术和长时间扫描,方能提升扫描准确性[1-2]。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分析(x-±s)

头颈联合CTA检查通过扩大扫描范围,可观察到更多的血管,通过严格扫描技术和三维处理技术,准确对扫描时间进行把握,降低维持静脉与相邻器官增强幅度,提高靶血管浓度,从而保障图像对比度及清晰度[3-4]。随着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日渐成熟,目前,通过该技术已能清晰观察到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及脑组织血流,扫描时间仅需延迟15s,每s注射速度控制在4ml即可获得清晰图像,可有效提升患者头颈部检查准确率[5]。

本研究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头颈部血管CT参数值(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同层静脉CT差、椎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均比对照组高,延迟扫描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头颈与CTA扫描技术联合检查,可提高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循环评估准确性,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头颈头颈部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