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实践探索
2020-05-19武剑
武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日渐推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情景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时,通过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最后通过使用地理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奠定基础。主要分析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地理教学工作当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景教学;实践措施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行,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当中,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必须要突破陈旧观念束缚,及时调整教学措施,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朝向素质教育转变,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如今,情景教学法历经多年实践与尝试,逐渐在教学工作当中被认可与接受。现如今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当中,恰当地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学习地理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对养成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合理地设置情景问题
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在学习过程当中,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力度更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情景问题,借助情景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由此以来,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拥有舒畅的心情。由此一来,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效率提升,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课时,其内容相对较为抽象。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抛出问题,如:在1月初,地球将会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相对而言,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也较近,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那么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温度反而很低?学生在看到这一问题时会产生疑问,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通过设置这种情景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分析,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学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综合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为提升整节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浸入感,很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和活跃。比如在讲述地震形成原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地震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该内容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针对影片当中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无形之中掌握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和自救措施方法。
再比如,学习“中国旅游业”的时候,通过使用多媒体将中国景点分布图以及主要交通路线分布图展示给学生。通过设计几道具有新颖性的旅游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游览景点。在学生思考完成以后,请几名学生担当导游,为同学们完成景点介绍。由此一来,可以让学生主动置身于中国版图,身临其境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相互学习与探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能够让学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关注身边热点话题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有所差异,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变化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是与每个人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可以有机结合国内热点和国际热点,激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比如,在讲解环境问题的时候,可以将近些年频频出现的“沙尘暴”问题引入课堂。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厄尔尼诺”现象、“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三峡工程等相关情景材料进行课堂教学。适当地运用情景材料,让学生可以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既有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由此一来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不再感觉枯燥和乏味,提升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
四、结语
在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教师科学地应用情境创设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发挥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習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利鹏.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16):142-143.
[2]张嘉丽.以生为本,创新课堂: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186.
[3]李盼.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分析[J].速读(上旬),2018(4):44.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