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和引导
2020-05-19张学强杜金龙
张学强 杜金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逐渐兴起,不断占据着社会生活的主要地位,而且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下社会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让不同地区的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豐富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主流。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融入教育中,尤其是初中教育,但是自媒体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中还没有普及,存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自媒体;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家庭教育;运用和引导
自媒体产业在我国的出现和兴起,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更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方便了很多产业的运行。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让学生接受更加丰富的教育,用活学活用的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和文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自媒体在教育中的融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对于自媒体的教学应用还不够成熟,临夏县坡头初级中学、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少年就学的寄宿制学校,本文就自媒体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和导向进行浅析。
一、自媒体在农村初中家庭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性、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传递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的媒体形态。自媒体区别于专业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以个人传播为主,凭借交互性、自主性特征,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因为有了新媒体这种媒介形态,自媒体才有发展的可能。
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我国研究自媒体起步比较晚,在2005年才传入我国,但是发展非常迅速。虽然自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困惑,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正确引导与规范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家庭自媒体运用带来的困惑、正确引导与规范进行研究。
二、自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和导向
刚开始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为了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后来逐渐应用到教育方面,在学校教育中使用自媒体技术可以让静态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化、动态化,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导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教育意识和使用科技意识不强,再加上很多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依靠教师和老人,基于这样的现状,自媒体不能切实应用到少数民族农村家庭教育中。
所以,如何让那些在外打工的家长监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正确引导和规范家长与留守儿童利用自媒体交流迫在眉睫。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已经重视自媒体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家长对学生教育不够重视和自身文化程度低,没有将自媒体运用到学生教育中,学生会通过网络玩游戏,常常以学习为借口骗取家长的手机进行非学习性的活动,这样,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家庭来说自媒体变成了坏事。所以,学校教育要对此重视起来,首先要引导家长学会应用自媒体教育学生,让家长学会如何规范化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学习。
社会和学校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媒体,教育学生充分利用自媒体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学会理性上网,不贪玩游戏,不迷恋不适合初中生的不健康网站,要有明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明确自媒体的核心意义。如果自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培养了不健康的价值观,那么自媒体的教育应用就失去了意义。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地运用自媒体的习惯,发现和挖掘自媒体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利因素,帮助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能力,从自媒体中获得有用的健康信息,防范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找到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的结合点,自觉利用自媒体学习知识。
三、结语
自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和导向已经是当下教育的主流,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自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不够成熟,社会和学校教育要通过监督、指导、交流等形成家校一体的良性循环,引导与规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外出务工家长运用自媒体,做好对学生的陪伴、示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陈慧.民族地区家校教育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8).
[2]赵波.试析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1(19).
注:本文系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研究成果,立项号为:LX[2019]GH053。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