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 激发学习
2020-05-19唐从贵
摘 要:新课改出台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初中教育而言,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也在随之改变。为了全面发展学生能力,需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通过五个角度,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出浅薄的分析。
关键词:课堂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学生需要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理論、公式等内容,并能对数学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而这也便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与训练,在各种综合性的训练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想要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教师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运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时,需要以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为基础,通过多角度的数学知识教学,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范围,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多层面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范围还是难易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数学水平与实际需求,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由简到繁的教学,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由浅至深。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核心素养与运算能力,保证核心素养与运算能力的一致性。另外,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性。良好氛围的营造,能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供帮助,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打造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实践、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全面落实在活动当中,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带有目的性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效率,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3.加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力度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不同解题方式的探索,在发散数学思维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在遇到数学困难时能够借助逆向性的思考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解决学习数学中的难题,进而深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相关记忆与运用能力。
4.利用分层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所谓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与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最佳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其次,教师需要建立相应的分层教学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对于基础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相应的习题训练,从而有效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进而拓宽学生数学知识范围。反之,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特征进行理解,在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该类型学生的爱好与兴趣,设计出生动形象、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习较差学生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5.教学手段多元化,丰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学手段逐渐丰富多样,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出现,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自身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当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教学手段多元化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被轻易调动起来,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的保证。
二、结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进一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步秋灵.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49-50.
作者简介:唐从贵(1979—),男,汉族,江苏淮安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