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之后深度教学策略探究
2020-05-19沈冬云
沈冬云
摘 要:学生网课学习后回归学校,针对网课遗留的教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单元主题学习和设计实践性作业实现学生核心知识构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詞:深度学习;单元主题学习;实践性作业;核心素养
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学习成为学生快捷、便利获取知识的常见途径。特别是网课中比较详细的讲解,给予了学生反复听讲的机会,能够引发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初步认知。丰富的视频、制作精良的动画演示,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故网课在假期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
值得思考的是,网课对学生专注力的要求是不能与常规课堂相比拟的,只有具备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才能对网课内容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同时由于网课缺乏师生活动,建立在探究思维基础上的化学教学只能通过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分析和讲解核心知识的部分信息,无法全面展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网课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反馈方式只有单向作业,学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弥补网课教学的不足,笔者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获得以下心得。
一、依据学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
基于大多数学生学情,网课学习之后,课堂教学需要走出 “炒冷饭”误区,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明确教学要有核心活动,确保学生思维的深度;通过“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明确界定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思维深度和情感深度;通过“获得发展”界定学习结果的深度。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寻找涵盖核心知识的实际问题,真实有效地建构单元学习内容,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的教学中,核心知识是溶液特征、定性定量认识溶液组成、结晶及其应用。深度学习就是以学生熟悉的物质——食盐为线索,探究用粗盐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围绕这个主题,课堂活动设置为以下环节。
这样一个任务单有别于纯网课的呆板、单一,有别于传统课堂常规教学点对点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核心知识的系统建立和运用,更注重创新思维的发展,拓宽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把深度学习延伸到课后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直观评价方式。因此良好的作业设计方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因素。
广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接受的作业往往是传统作业模式,多以练习题、模拟题为主;只重视知识的再现,不重视知识的应用。作业形式的单一化必然使许多学生失去做作业的兴趣,结果只能是学生做得累、教师评阅累,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诊断效果。
因此,实现知行合一的化学实践型作业,是深度学习延伸到课后的体现,提倡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上,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实验、同伴互助、师生互助、家校互助等以解决社会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设计这类作业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现、整合、迁移,在与同伴探究互助、讨论交流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注重酸和碱的性质认知,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原理,从宏微观角度认识酸、碱的组成等。实践性作业从课堂内容出发,设计以下内容。
三、深度学习需要网络教学辅助
网络时代,各种教育平台推出的网课丰富了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材料,如在合适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对网课中部分环节进行解释、评价,再现网课经典实验等;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也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使核心知识的结构更加完备。部分教学软件具有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反馈情况分析,能高效、便利地帮助教师灵活、有效地改进教学,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为师生进行深度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网络时代让世界联系愈加紧密。云智慧、大数据推进了人工智能走进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高效;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在网络时代中焕发生命活力,才能让有效性教学成为现实!
编辑 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