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19陈宝娟
陈宝娟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开展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套路,通过巧妙情境与生动形象的构建,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英语课堂中来,进而辅助英语教学的开展。可在当下的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之中,一些教师因为对情境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很多情境的构建不够贴切。基于此,探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情境教学法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英语;问题研讨;对策探究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越来越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之下,合理而高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使广大师生受益。
一、当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念内涵理解不足
因为缺乏相关理论的系统性学习与尝试,很多一线教师对情境教学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导致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有的晦涩难懂,让人摸不到头脑;有的则操作流程过于复杂,无法“落地”。无法构架起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无法优化传统的英语教学,甚至还可能损害英语课堂。教师只有全方位、深层次地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语言交际空间,才能使英语教学更进一步。
2.情境教学之中情境的构建不够适切
首先,当下情境教学之中很多情境的构建与教学的目标相脱离,这使得情境教学背景下英语课堂看起来热闹,实际学生却学不到知识。教师要切记,情境教学是为辅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其次,当下英语学科情境教学中的题材选择往往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其实,情境创设的最优素材来源就是实际的生活。最后,很多情境教学没能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自然也就一般。
3.情境创设的教学评价体系陈旧
当下的情境教学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极为单一,基本上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和构建。同时,教师也往往只是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进行评价,集中在“Good job”“Thats great”等几种简单的笼统评价上。其实,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下的英语评价方式明显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对策
1.重视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获得更加贴切的感受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样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能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展示英语学科的魅力,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学习为例,班级上的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较大的兴趣,通过构建一个课堂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课后学生一起活动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有机会开口练习“Do you have sth?”的重点句式。
2.合理將“预设”情境转化为“生成”情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前针对情境的构建有预先的设计。不过,教师应当注意,“预设”情境的生成过程并不是死板的,而应当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更加巧妙、灵活地实现情境的生成,在情境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进而提升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使学生能借助生动的情境爱上英语课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五单元“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教师原本是将英语课堂构建成动物园,有的学生扮演饲养员,有的学生扮演动物,一同在课堂上互动进行口语练习。可有的学生提出建议,希望自己可以扮演科学家,针对动物的合理饲养给出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既定目标,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英语口语训练之中。同时,教师还应当对扮演科学家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加以引导,使其能使用课标内的词汇与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情境的构建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那么整个情境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都应当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基础。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大胆使用英语进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英文素养。
情境化教学的实现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这要求英语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将更多的英语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之中,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初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云飞.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切性研究[J].学周刊,2020(12):50-51.
[2]刘蕾.实现多元优化,让英语阅读课堂更加精彩[J].华夏教师,2020(2):25-26.
[3]钟小平.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初探[A].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论文集(六)[C],2019:75-76.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