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

2020-05-19侯明

关键词:读写结合新课标语文

侯明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很多的阅读信息。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好这些阅读片段,无法将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桥梁。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点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去探究的问题。笔者将从读写结合探究课堂教学策略,希望本文的粗浅认识能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新课标;读写结合;教学;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关于“课程目标”中这样阐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学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一、把握课标,整体设置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語文课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语文课标,对读写结合的整体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整体,但是每个整体又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系统学的观点,先整体把握读写结合的目标,然后再将其分解成部分,确定详细的读写结合目标。例如丁有宽老师先从整体上把握了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要从语言结构、文章结构以及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练习,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每一个学段达到的读、写目标,先从整体上把握读写结合的目标,从而先对读写结合教学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读写结合,有效连接

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介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基础,只有读才能写。学生只有养成广泛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地阅读习惯,才能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一个拿起笔就能写出来文章的学生,一定在阅读方法上有自己的阅读技巧。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步提高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成绩好了,自然能保持对语文的兴趣,课堂气氛也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了。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

三、以学定教,掌握多种读写结合形式并灵活运用

读写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读写结合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也各有千秋,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读写结合形式从而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时使用的读写结合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基本形式的读写结合类型的使用就比较少,像选题、立意等比较抽象的读写结合形式的训练就更少了。不同读写结合形式的训练目标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知道每种结合形式的适用条件,灵活运用这些读写结合的形式,而不是仅仅让学生练习最基本的读写结合的形式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停滞不前。

四、教学设计的步骤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文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加之他们又有不错的历史和哲学基础,更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设置新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课时,便尝试采用基于读写结合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是,课前结合文本思考: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文章印象最深的人物?为什么?

二是,小组合作:预习课文,每小组分工完成本课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课上为全班同学讲解,并接受质疑。

三是,综合探究:结合《报任安书》和《传记选读》中的《项羽本纪》,初中学过的《陈涉世家》,以及推荐课后阅读的《高祖本纪》,探究《史记》的写作特点(可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入手)特色。

四是,课后作业:就课堂上探究分享的《史记》的写作特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相关文本,择其一两点写一段分析文字。

五、教学设计的效果

这样的一种基于读写结合的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以《鸿门宴》一课为主钩连起初高中相关篇目及课外阅读篇目,在阅读和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形成对《史记》写作特色的探究,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又能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冷正强. 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95-95.

[2]刘自红. 读写结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 课外语文(下),2019,(2):101-102.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新课标语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