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19王爱芳

关键词:审美教育运用

王爱芳

摘 要: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与价值观,同时也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引导学生拥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鉴赏能力。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新诗则是凭借着自身不可替代的时代性与审美性成为了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新诗教学;运用

新诗主要是指1919年至今所产生的一系列思想先進、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现代诗歌。

一、从新诗中挖掘韵味与美感

初中阶段的审美教学,主要突出引导初中生能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实现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同时以此作为契机实现完善自我、欣赏自我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够站在情感的角度去体验和感悟。因此在初中语文新诗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引导与准备工作,通过电子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手段做好氛围的渲染与营造,并以此作为契机引导学生自发的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来。例如在进行《乡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小品,结合其情境引导学生对漂流在外的人们对家乡、对亲情的渴望产生共鸣,从简短、质朴的语言中体会到诗人的写作意境和情感。再比如进行《鸿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播放同名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作用下,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作品中的美感与韵味。

二、从感知中获得审美能力提升

初中语文新诗学习离不开对审美韵味的营造与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一系列的互动参与,来实现产生共鸣的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朗读、理解、背诵等角度进行有效引导。例如在进行《绿》这篇新诗的学习中,由于其内容抽象、构思巧妙、意境悠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DIY制作,来将心中的绿色情境进行描述,随后开展一系列的朗读,比一比谁的节奏把握的更准确、谁的音韵更优美。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周末闲暇的时候约上父母、朋友、同学以踏青、户外郊游的方式来寻找大自然中有关浅绿、墨绿、嫩绿、粉绿、翠绿等形态,以此更加深入的对作者所表述的“风是绿的”、“雨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等审美感知进行体验,对于有条件的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开设“绿之韵”摄影作品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与对审美的感知能力。

三、不断内化审美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中的审美教育,并不仅仅是鼓励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文本阅读与二次创作来实现想象力的内化提升。

在开展审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通过拓展讲解新诗的写作要领,从而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创作中,对于一些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则是可以从扩写、仿写入手,以此来将学生单纯的审美感知转变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审美诉求,为日后拥有正确的审美观打下夯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格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运用技巧给予充分关注,对于学生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共性问题必须要及时指出。

四、从弘扬爱国精神角度进行审美教学

家之美、国之美都应当从学生抓起,而新诗普遍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和诗性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其内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传播与挖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透过新诗创作背景来激发其爱国热忱,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初中生能够主动的去感悟、去认知、去思考、去沉淀,在得到真、善、美熏陶的同时,展开具有鲜明民族精神的审美创造。

五、结论

关于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体差异,通过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有效引导。真正的将审美理念作为学生提升个人认知的一扇大门,通过对新诗内容教学中各个过程的知识渗透与精心设计,鼓励孩子们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勇于创作美好的眼睛,也只有这样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才能够真正的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惠春. 探讨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09):299.

[2]沈首梅. 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3]袁爱国. 诗意的消解与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语文建设, 2016(11):38-40.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运用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