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打造“3+2”专本衔接高职段大学英语“金课”

2020-05-19黄玉珈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课学习者高职

【摘要】 本文从教育部对当前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及适应新时代教学新生态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对“3+2”专本衔接五年一贯制所涉高职段大学英语课程近年来所做的一系列教改尝试,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课内外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淘汰“水课”,努力打造高职英语“金课”。

【关键词】“3+2”专本衔接;高职英语;“金课”

【作者简介】黄玉珈(197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2018年9月教育部曾印发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从事多年高职段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符合要求的“金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金课”呢?

一、从金课概念入手,明确现阶段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短板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所谓高阶性, 就是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地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学习者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与之相反的就是“水课”,也就是那些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而事实上,这种意义上的“水课”,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尤其是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上却屡见不鲜,且已日益成为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和瓶颈所在。

二、从建设目标出发,理清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而就打造什么样的“金课”,吴岩司长提出了五大“金课”建设目标,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并提出了到2020年各自具体的建设任务。目前,教育部提出的这些计划虽然主要面向本科院校,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普通教师,也应比照标准树立目标,开始发力进行探索,让自己尽早做好面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在笔者看来,“金课”建设的五大目标中,前三项应该是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可以重点着力的方向,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进行推进。对于“3+2”专本衔接高职段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而言,打造金课,第一步仍要以建设好线下金课为主,也就是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做到精心打造教学的各个环节。力争从学生入学伊始就把从严治学的规矩树立起来,开课之初就把课程教学的体系搭建起来,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都应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做文章,从而努力营造出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生态。同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在全面梳理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匹配度的基础上,合理提升学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适当增加课程的难度和参与度、有效拓展课程的深度和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度,从而不断地提高本课程的含金量。

实际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在院校级层面上应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慕课的建设与应用,可以尝试先让一部分教师组成团队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再循序渐进稳步地推动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后续的信息化教学的日常应用中来。与此同时,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者,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做到熟练掌握及合理运用各种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宽思路,基于各自的教育对象不同的专业需求,力争与相关学院合作,积极参与相应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的建设与实践,从而开辟高职英语教学中“智能+教育”的日常教学新途径。

三、以相关学习理论为基础,努力创建有利于学习者的外语教学模式

根据加拿大语言学家H.H.Stern提出的斯特恩外语学习模式,影响和制约外语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社会环境、学习者的状况、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等。其中,学习者的状况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年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和个性特点;学习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材料、教学评价等;学习过程主要指: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心理运作等。从上述理论入手,笔者近年来也在自己承担的高职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对我校“3+2”专本衔接五年一贯制的学习者的基本状况所做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尝试,希望能对现阶段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补充。

我校自从2015年开办“3+2”专本衔接五年一贯制试点教育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就一直在计算机(信息)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和汽车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专业中分别开设3-4个学期,并在其后的本科段学校中也开设有大学英语的后续衔接课程,且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有一定的要求,在专本衔接的高职段转段考试中,学生必须通过包含有英语学科的相关测试,才能进入后续的本科院校进行学习。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要求应大大高于普通高职学生,但实际情况是“3+2”专本衔接五年一贯制的班级学生虽然高考錄取分数线整体上要高出普通高职班15-25分左右,但偏科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的情况极为突出,表现为低分段学生扎堆明显,而高分段学生严重匮乏,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普遍很差,半数左右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长期缺乏、英语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者的这种普遍现状,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开展课内外活动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挑战。为此,笔者对于本课程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条件和学习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和优化,力求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

四、以教学改革实践为抓手,着力打造高效的高职段大学英语金课课堂

笔者的教改实践从调整教学目标着手,每学期均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和自身能力特点制定了分层的课内外学期目标,设置的课程教学目标既循序渐进又互为补充,且均在每学期分阶段予以实施。每一阶段后期会进行检测,各阶段任务结束还会进行反馈和调整,相对应的学期教学考核和学业评价也是多次且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体现的是在打造所谓“金课”的过程中要切实强化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核。逐步加大日常过程考核的成绩在本课程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同时严格考试纪律,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而要打造好线上线下金课,关键还是要对每一次课堂内外进行精心设计和梳理改造,为此笔者也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如:在每个单元授课前,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听说材料或网上链接发到QQ学习群里,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前指定任务或自问自答、自编自演的开放式任务;在课前、课中和课末都设置有5-10分钟的课堂互动环节,形式多种多样,有:猜猜我是谁、今日新闻播报、我爱记单词大赛、单词接龙小组PK赛、寻找我班大明星活动、我是头条评论员、PPT主题展示等,让学生在课上始终保持较好的关注点和参与度,营造出一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热烈氛围。在这种对影响和制约外语学习的课堂全环节各因素进行重塑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对于学习策略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合理把握与灵活运用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及检查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会根据班级情况设计任务难度的坡度,根据难度不等的任务进行灵活分组和动态管理,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内外的生生评价、作品鉴赏及奖励活动,从而从各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荣誉感等。

事实上,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消灭 “水课”,切实打造 “金课”并非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涉及教育的多个层面上提供有力保障,而建设 “金课”,高职教师不能只做看客和评论员,必须要成为有心人和建设者。展望未来,如果高校教师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建设中国金课的实践中,那么,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便有望成为未来可期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N].文汇报, 2018,11,16(007版).

[2]陈彩蒂,张海玲.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之行动研究[J].艺术科技, 2019(03):10-12.

[3]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金课学习者高职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