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需求背景下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创新

2020-05-19王晴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高校

王晴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沟通方式,也为高校的档案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面对多元化需求及科技的发展助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直面挑战、抓紧机遇,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创新性,更好地满足工作开展所需。从而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以便不断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多元需求;高校;大数据档案;服务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发展促使大数据时代到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来说,不仅工作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海量信息、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数据精准化等对档案服务工作开展的水平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信息资源的井喷式发展,如何深挖数据背后的价值,做好分类管理、用数据说话、进行档案加密、增强信息的应用与保管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的信息化服务能力,需应用好多元化需求下大数据档案服务的新模式、新理念以及新技术。

一、用户对大数据档案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

(一)用户需要多样性、便捷化的大数据档案服务。在高校的档案服务工作中,其主要包括对学生、教职工的档案管理及校园资料管理。促进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基于能够高效率、更精准地满足师生对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展需求,改变以索引式为主的落后管理方式,让目标用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便捷化,避免海量信息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冗杂、无序,让师生在查阅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通过技术介入,对数据信息、档案资料等进行加工处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师生学习、资料查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延伸,帮助其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获取自己所需的多样性数据资料。

(二)需进一步定位用户结构,促进服务精细化。现阶段,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新型档案服务模式得到了高度关注与广泛的普及。相较于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的构建不仅能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汇总、整理、分类处理海量的信息,更重视对需求的分析。为此可以对受众进行精准画像,以更好地落实精细化服务,对档案服务的管理升级、分类升级以及服务优化。以校园图书馆为例,基于不同专业师生的资料关键词搜索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整合,根据专业层次的分类制定特色化服务,依据不同学段、层次师生的实际需求,捕捉其兴趣偏好、专业水平、查阅特点等,形成多层次、更具特色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使档案管理更具实效性。

二、影响高校大数据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存储问题。在高校档案服务过程中,首先需解决好对海量信息的存储、处理与整合分类。因此,这里的存储并非简单地对信息进行采集、保管,更需依据信息间的关联性构建数据库,以便满足后期的应用所需,从而进行有效延伸。

(二)服务方式。为了便于用户的检索、使用,让档案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延伸,还应加强对服务方式的创新。需要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查阅特点进行调研,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原本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向升级用户体验转变,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三)安全问题。“互联网+”背景下,所有的信息都是数据化的。高校档案既有师生档案,也有重要的教研成果及机密性资料,这便需要加强安全加密,避免非法访问、盗取及修改。为此,需建立专门化校园档案平台,应用高精尖技术,完善校园档案系统的建设。

(四)人员管理。随着高校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应重视对专门化人才的吸纳。传统档案管理主要需做好防潮、防火、防盗、防污染、防虫等“八防”工作。而在大数据档案管理中,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信息操作、基本的系统维护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病毒防控意识,确保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分类存储,以免在工作人员毫无察觉中造成校园档案的遗失、被窃、损毁等。

三、多元化需求下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升级理念,促进档案管理模式转变。面对多元化需求,高校档案管理应转变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所需,优化管理方式、以创新视角推进工作开展,促进管理意识、模式的优化,这样才能促进档案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此,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从业者,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保管方式的弊端,切实重视师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便捷、精准的服务。通过促进大数据平台体系的建设,形成大档案、新服务,以便实现行业与科技发展的更好结合,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后深挖用户需求价值,充分彰显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二)需求导向,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在满足用户需求,促进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大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不仅应具有信息化操作能力、岗位责任心、良好的学习能力,更应具有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意识,主动进行多渠道的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业务能力;了解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为此,高校需加强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为此一方面应广纳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水平的档案管理团队,为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夯实基础。

(三)关注创新,完善大数据档案安全管理。为了加强对系统中电子档案资料的保护,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重视创新、做好大数据平台的加密与系统防护。例如:加设超级防火墙、注重进行资源库的保护/数据备份、采用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加密技术,安全系统还应具有定期扫描、升级以及进行安全性能评估的作用,能及时洞察安全隐患,以免其演变为安全事故。在admin后台的设置中,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开设相应权限,一来界面简洁、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二来对访问记录进行记录,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四)规范运行,健全大数据档案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滿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创新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应构建健全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实施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毕竟,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拥抱大数据。不光是高校的档案管理,政府、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断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这便需要完善顶层的设计,随后依据自身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在为高校档案服务模式带来创新发展机遇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强对档案服务模式创新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工作开展中有那些亟待突破的问题,以多元化需求为导向,重视对高新技术及先进理念的应用,促进科技发展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以便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与服务能力,体现档案服务工作的价值,让档案管理工作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18年湖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045)】

【参考文献】

[1]景勤娟.多元化需求背景下的大数据档案服务模式创新[J].山西档案,2018(8):23.

[2]郑映妹.大数据环境下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城建档案,2018(12):25.

[3]沙洲."互联网+"思维下的档案服务创新路径[J].山西档案,2018(2):25.

[4]陈波.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与提升服务能力探析[J].科技传播,2018(7):25.

[5]张海鹏,刘一辰,侯俊合.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变化研究[J].法制博览,2019(1):5.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高校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