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0-05-19王庆平
王庆平
摘 要 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虽然在总体的课文内容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倡导国学经典的今天,古诗词作为重要的载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平仄;文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79-01
古诗词所代表的不仅是文学意义,还代表着一种文学形式。但在教学中,古诗(律诗)这种文学形式并没有被涉及。所谓“文以载道”,应该“文”“道”并重,既要教授意義,也要教授形式。本文就“文”“道”展开讨论,对发扬古诗尤其是文学形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期待传统文化通过古诗教学可以流行起来。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纵观现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教师多着重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意义的理解,对于诗歌本身的形式美却鲜有涉及。要知道,中华璀璨之文化,古诗词既是文化传承的内容,更是传承的载体。倡导国学就应该从小学做起,现代白话文教给学生的道理,古诗词更会以一种别样的形式传承下去。在教学时,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古诗的意境和含义,还应该渗透这种古老的文学载体——诗。
可是目前的现状是,教师教一首诗,只关注诗词的意义,拓展的也只是意义或者意象相关的诗句,不去关注诗词形式的意义。人人知道背古诗,却不知道如何写古诗;人人知道贾岛“炼字”的故事,却不明白为何要“炼字”;人人摒弃八股文,却不知道八股文为何文。简而言之,如果大家并没有掌握诗词格律,也不会写诗,就没有资格去反对它。
二、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建议
笔者要给正在学龄前的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提一点建议,这关乎到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这关乎孩子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往实际了说,高考语文分数的提高,势必要求学生在语文上下更多的功夫,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显然是一条有趣的捷径。
(一)古诗学习是一种文化培养的捷径
“诗书传家”是古人的家训,是实实在在地读书立世、文化立世。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然而,现代社会的名门家族或许还有时间和经历去传承这种文化,普罗大众则是在经济社会的催促下渐渐遗失了这些美好的过去。
(二)古诗学习是净化心灵的良方
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全在短短数句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字的精炼,语言的凝练,情感的迸发,那些千古绝唱在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频频动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快餐文化横行的当下,在手机“心灵鸡汤”泛滥的文化界,在欲望交织与交易的头条界,古诗词能像一股清泉浸润人们的心田;能带来一丝清凉,去抚慰躁动不安的心灵;能用像杜甫那样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安抚悲伤,读者的心灵得到平静;更希望诗词能像一剂强心剂,打给那些正在郁郁不得志的人们,给他们希望。古诗词能来带很多,纯化人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人文,抚平戾气,让焦躁归于平淡,让物欲终于恬淡,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人人奉行的典范,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一种心态,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一种普遍的天下公心。
(三)写诗应成为一种本能
古诗,这里指古体诗,是有规律可寻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仗、用韵、平仄。对仗是指一句内上联和下联中字的对应。用韵是指古诗每句的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韵相同或相近。前两个比较容易理解,最难的是平仄,这关系到汉字的读音和音调。古汉语中汉字有五个音: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中则有四个音调。在语音转化的过程中,古汉语的五个音转化为四个音,其中入声字直接在现代汉语中消失,只在某些方言中还存在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读到的古诗中音调的平仄并不整齐,押韵也不够规范,全都是因为汉语语音发展的原因。
那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否则他们就无法认识到律诗中整齐的格律是这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笔者的建议是,小学一二年级积累古诗,多读多背,感受古诗的意义和形式;三四年级开始尝试模仿写诗,并渗透格律特点,指导对仗和用韵;五六年级开始指导用字,渗透平仄,加大难度。总之,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学生大量积累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我延伸。
(四)古诗应该以多种方式呈现
社会倡导什么,人们就愿意做什么,古诗也应该成为一种被倡导的潮流。所谓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从了解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开始。现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这样的平台,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背诗的热潮,各地的“国学小名士”电视节目推动了古诗的普及,各级学校的经典诵读也是古诗学习的途径。
三、总结
教师“文以载道”,文学形式和文学意义是从来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授现代文的时候,会向学生不断渗透写作方法,那么在教授古诗词时,也要传授这种文学形式的写法。希望古诗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更希望古诗不仅是被传承意义,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更应该被传承,被发扬。而这一重任则必须由家长来启蒙,由教育者来启发,由社会来推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传统文化才会成为一种本能,文化才能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