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积极干预
2020-05-19涂绍红
涂绍红
摘 要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教学上的某些弊端等原因,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生。神经心理障碍、感觉统合障碍、学习方法障碍等是学习困难生的主要心理障碍。针对学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要实施积极的教育干预。
关键词 学习困难生;心理障碍;教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36-01
学习困难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发展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教学目标是社会期望学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教学大纲来体现。许多学生的学习结果远未达到这一水平,显然属于一种学习障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学习障碍呢?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对学习的适应不良,学习的条件、环境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最终造成他们学习上的挫折与失败。引起学习适应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谈一下学习困难生自身的因素,即心理障碍问题。
一、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原因导致的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可能不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神经心理、认知心理、社会发展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
(一)神经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生可能有一定的神经心理障碍,这使得他们在言语理解、解决问题和长时记忆等方面表现出受损的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知识结构中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没有被激活,这也被认为是导致成绩不良的普遍原因。
(二)感觉统合障碍。感觉统合障碍简单地说就是协调能力差。一个人如果感官不协调,就不能对他所接受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并形成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感觉,从而造成适应不良。有感觉统合障碍的学生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投向某一特定活动。在学校学习中,他们用词贫乏、辞不达意,阅读时跳字跳行,抄写时漏字、漏行等。这可能与学生持续学习的直接知识基础差或相关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有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读书或上课时注意力特别差。对这样的学生应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三)学习方法障碍。学习方法障碍在学习困难生身上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为学生“不会学”和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般知识可简单了解、识记,但对知识的运用缺乏认识,对自己得到的信息很难深加工。再一个表现就是学习技能失调,比如听、说、读、写能力失调,缺乏有意识记,思维的概括性和独立性差。
二、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干预
(一)策略训练。正确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而学困生往往不善于有意识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或他们根本不知什么方法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自身情况采用一些策略训练。首先,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心理素质,形成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培养学困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困生及时复习重要概念;指导学困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加强教学反馈;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断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此外,帮助学困生合理安排和计算学习时间,对维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是有益的,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记忆力、注意力、写作等方面的训练。
(二)提高学困生自我认定能力。学困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缺乏自我意识并伴随着对学习的无能为力。他们较难掌握与自我认定有关的技能,缺乏计划行为和反应的灵活性,因此帮助学困生提高自我认定能力很有意义。
教会学困生正确评价自己。学困生往往不善于自我评价、判断,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努力学习。教师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把感觉建立在他能做好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行为的有效感。归因重塑。消极归因易影响自我认定,所以教师要通过特定任务训练学困生,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强化并使用这些方法;教会学困生进行任务分析,讨论影响他们成绩的各种因素,从而使他们对自己获得的成绩进行积极归因,提高自信心。角色转化。学困生在集体里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地位角色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自信。运用角色转化可以改变他们的低动机、低期望,使其树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三)提高动机水平。教师应注意尽可能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将学科内容教给学困生。比如精心设计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实施愉快教学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逐步提高其志向水平和学習兴趣,以激励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对学困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进行咨询和辅导,通过优化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其心理适应性:比如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敌对、沮丧等不良情绪,引导学困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焦虑、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淡化竞争,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学习困难生并不是某一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考察和分析他们身上的心理障碍和可能的原因,才能提出教育干预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构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富有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振朝,闫及恒.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措施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