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落实研究
2020-05-19袁昌成
袁昌成
摘 要 “先学后教”强调其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能够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故而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阐述了“先学后教”的落实途径,而后结合课例进行了较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 先学后教;初中数学;落实;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33-01
“先学后教”强调其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能够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故而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模式。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及思考对“先学后教”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先学后教”的课堂落实途径简析
顾名思义,“先学后教”即先让学生自学,而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但让学生自学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让学生照着课本自己开展学习。恰恰相反,它更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把控和引导。正如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具体落实上,可以采取一种任务导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则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积极互动,给予适当的指点,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显然,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落实“先学后教”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核心,教学活动就围绕自主性的学习任务展开。下面结合课例来对此进行较具体的探讨。
二、立足课本,合理设计“先学”任务
提到学习任务,很多教师觉得不知该如何设计。其实,它既不是单纯的习题,更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转化性描述,而是应包涵“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要素,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明确指引,具体思路依据课程上的知识呈现思路即可。课改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生成思路,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每一章节都增加了若干探究和思考项目,客观上为学生探索学习和设计自主性学习任务提供了便利。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思考与探究栏目合理设计一组若干个任务,注意梯度性和渐进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该章节一个探究和两个思考很好地呈现了知识的主线,很适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其学习任务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将三角板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沿着三角板边缘画下图形,用剪刀将图形剪下,与三角板对比,看两者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相同,两者放在一起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确定答案后组内思考并讨论:从同一张底片洗出来的两张尺寸相同的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确定答案后告诉老师。
任务二:剪出一个△ABC,按照下面的文字和图示进行操作,然后思考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中把△ABC沿直线平移,得到△DEF;(2)中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3)中是把△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
任务三:在一对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任务四:先独立完成八年級上册第十二章课本32页的练习栏目的题目,而后组内对照并统一答案。
任务五:组内合作,完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习题12.1的复习巩固和综合应用,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可以看到,上述的任务体系正是依循于教材,并充分了利用了探究与思考栏目,以及课后习题,具有合理的梯度性。事实上,学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充分理解任务的设计。
三、师生互动,基于任务成果“后教”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学习任务设计到位,“先学后教”的落实即已成功了一半。课堂上的具体落实实际上是很简单的,这在上文第一段也已简单提过,这里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将学习任务一股脑丢给学生,而是借助多媒体屏幕逐一呈现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都要综合各小组的任务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对知识的重点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强调,觉得无问题后再出示下一个任务。这样步步为营,循循渐进,师生积极互动而完成教学活动。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每一阶段宣布合作学习结束的时机,应综合考虑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及课堂整体进度,既保证课堂活动顺畅进行,又要使尽可能多地使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受益。
如上,本文结合案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课中的落实。事实上,“先学后教”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从而确保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本文抛砖引玉,尚望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李超.“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少年,2016(32):164.
[2]曾敏.探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