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策略
2020-05-19曹波
曹波
摘 要 对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而言,兴趣是推动幼儿参与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赋予趣味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参与意愿,实现教学效果。在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开展中,如果能够通过晨间活动与民间游戏的有效结合,提升晨间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对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升晨间活动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有效开展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晨间活动;民间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59-01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每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幼儿园晨间活动模式,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且晨间活动的重复率较高,不利于幼儿在晨间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而通过民间游戏与晨间活动的融合,提升了幼儿园晨间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了对幼儿在晨间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的重视,激发了幼儿对参与晨间活动的兴趣和意愿,促进了幼儿园晨间活动目标的实现。
一、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原则
(一)多情景原则
多情景原则是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础,所谓多情景原则,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进行晨间活动时,应当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并结合晨间活动开展的目的和任务,在民间游戏的设计中体现其教学主旨,通过多样化的民间游戏设计,提升晨间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活动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中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增加幼儿的体验和感受,烘托良好的晨间活动氛围,在欢乐、开放、自主的环境中促进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师生共创原则
在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和幼儿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在民间晨间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状态和感受,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民间游戏设计,从而确保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既能够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又能够适合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应充分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民间游戏活动当中,通过民间晨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学习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收获一定的价值。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晨间民间游戏活动氛围
游戏氛围的构建是开展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开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应当通过氛围与环境的打造,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兴趣参与、有意愿参与的环境,并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协助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能力和习惯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和培育,以引导、帮助、鼓励、陪伴和示范为主,摒弃说教、训斥、比较甚至打骂的方式,尊重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状态和感受,并灵活调整活动形式,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晨间民间游戏活动中,带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勇于表达、乐于沟通、敢于尝试的良好氛围。
(二)提供丰富的晨间民间游戏活动形式
幼儿时期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但专注力较差,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兴趣不高,不听从规则指令等情况,给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通过丰富的游戏形式的变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效果的提升。
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将游戏情境设计为小红帽要去森林里采蘑菇送给自己的外婆,森林里隐藏着很多很多美味的小蘑菇,请小红帽来找一找吧,而后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由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红帽的角色,其与小朋友带上小蘑菇头箍,或贴上小蘑菇贴纸,将自己隐藏在森林里。通过游戏情境与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师将传统民间游戏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增加了游戏情节,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提升了幼儿的新鲜感,调动了好奇心,提高了晨间活动效果。
(三)巧妙设计互动
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其互动性,游戏互动性对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增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互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提问、对话、合作等都是游戏中的互动形式,教师应当根据晨间活动开展的实际要求和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互动设计。通过融合多种互动技巧,巧妙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以便于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应当结合晨间活动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将民间活动进行创新的设计,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晨间活动当中,关注幼儿的状态与情绪,灵活调整游戏活动方案,注重对幼儿兴趣与意愿的引导,通过巧妙互动,实现民间晨间游戏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逸凡.有效开展幼儿园晨间民间游戏活动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