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05-19方文龙
方文龙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19-01
创新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能够产生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等的一种能力,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对中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能力。认真落实物理实验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当前物理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还在做应试教育的奴隶,他们始终认为“做不做物理实验无所谓,会做中考实验题就行!”“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做实验既麻烦还不容易得到真结论,看flash动画“做”实验既简便又容易得到真结论”“中考就看物理考多少分,谁看物理做多少实验”,教师观念始终不改,这对推进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得快速扭转才能顺应当下物理课改的新潮流,物理教师要把实验教学这项工作“抓早”“抓实”,应在小学时就开展一些基于现象的探究活动,不断开展教师指导程度不同的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要求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创新”过程,鼓励学生求实、求新、求异、质疑,教师通过实验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建立假设教学模式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创新活动。许多重要规律的发现,既包含着物理学家探索知识的坎坷经历、深入思考和仔细研究,更显示出物理学家的非凡的创造思维和科学研究方式,物理教材特别是物理实验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本课题在物理教学中正是充分重视和利用了教材和学校实验室资源,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构建实验教学的模式
因勢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教育思想、“GX理论”构建“先做后说、师生共作”为主、多法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如下四个环节:(1)学生“先做”。由学习过程体验认识物理实事。即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思考问题,再猜想设计操作实验或阅读教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表象。(2)分析思考。使学生在先做的基础上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讨论分析。(3)“后说”。让学生概括归纳、表达陈述物理概念、现象、结论、规律、方法。(4)“师生共作”反馈矫正,互动交流。通过这四个环节,教师适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训练方式(如原型启发式、实验法、类比联想法等等),组织、引导、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获得发展和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笔者是这样创新设计的:在课本演示实验装置上,笔者加装了一根装有医用酒精的密封口的试管。上课时,有同学就惊奇地喊:“怎么和书上的不同啊?”笔者便卖关子道:“这就是老师的发明创造了,这样会让实验更精彩,更挑战智慧。果然,在整堂实验中,大家都是积极的动眼动脑动口。不仅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六个问题,还探究完成了如下问题:①烧杯中的液体没有沸腾,而试管中的沸腾了,为什么?此时,这两种液体中的温度相同吗?它们还会升高吗?②试管中的液体少了很多,怎么解释?若把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③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吗?为什么?如移去酒精灯,让水沸腾,有什么方法?创新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这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四、重视分组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入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现象与规律相悖、实验出现故障等问题时,教师切忌包办处理一切,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自己动手排除故障。笔者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有几组学生将线路连好后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笔者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仔细检查,排除故障。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小灯泡亮起来,完成了实验。而且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局部短路的方法排除电路故障,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王谓中.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