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练散文阅读

2020-05-19姜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借物状物写景

姜明

散文阅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让其“活”起来。

一、丰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源头活起来

缺乏大量的阅读,阅读训练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阅读是个人化的行为,任何人替代不了其思考过程,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只能自己亲身参与完成。

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能走出狭窄的精神洞穴,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可以弥补生活阅历的不足。教师平时若能随堂紧扣“时事”给学生推荐一些名家的散文,特别是文化散文,并定期交流心得,经过一段时间定能让学生由“被动”转化成适度的主动。

二、自主阅读,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让思维活起来

平时讲评练习时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技巧本身,这些当然是必要的,可是试问,学生连文章都读不懂,训练这些内容又会有多少收获?一味追求模式化不但不利于学生提高,反而会令其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避免枯燥和对练习的抵触行为,不妨多鼓励学生先撇开训练本身而将其作为“美文”来欣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或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或生活體验谈体会,再比照相关练习查找不足。

对阅读体验不要求千篇一律,在不脱离文本主旨的前提下,倡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甚至是大胆的质疑。学生永远是解读的主体,努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

三、分门别类,形成体系——让知识活起来

阅读若不能形成体系,在学生眼中便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散文常考的是写景状物散文、写人散文和哲理性散文。反观学生读不懂的几篇散文,如《藏在草间》《行走的死亡沙漠》主要是写景状物类的,这类散文常常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或借物抒情,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隐蔽性太强,所以能否寻找到物和人之间的连接点或相似点尤为重要。

虽然考查的篇目不同,但知识对学生而言却不是陌生的,回归初高中课本找依据,搭建课内外沟通的平台也是“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如《合欢树》便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勾连起已有的记忆,再解读一篇虽陌生但相类似的文章也会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了。

故而僵化的凝固的散文阅读训练其结果必然是索然无味而不容乐观的,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他们才能真正从中找到乐趣和自信,阅读才可称之为“活”起来了。

猜你喜欢

借物状物写景
从《落花生》谈“借物喻人”
延续风雅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落花生》中的借物喻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写景成语连线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