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9闫玮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闫玮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极富趣味性的科目。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感到枯燥和困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地理课本中有很多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合理地利用这些联系,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将提供很大的助力,这就是文章所阐述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最为贴近的基础科目之一。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常识相联系,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开展好高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工作,可以从重视本土资源挖掘、注重生活常识积累以及积极开展室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展开,下面逐条进行论述。

一、重视本土资源挖掘

所谓重视本土资源挖掘,指的是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学生心理层面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挖掘本土地理资源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豪感,课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所以,教师在讲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尝试着拉近学生和知识的关系,而拉近关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挖掘本土资源。然而,本土资源也是相对而言的,并非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关,毕竟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不可能完全与地理课本中丰富的地理知识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就要将“本土”的范围进行扩大。比如,在讲述太阳系时,本土资源就是地球;在讲述山地形成时,本土资源就是当地或者附近的山脉;当讲述城市空间结构时,本土资源就是巴彦淖尔市。所谓本土资源,并不是形式上的本土资源,而是情感中的本土资源。只有教师利用好学生身边的本土资源,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城市空间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土资源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乡镇还是城市?

生:城市。

师:同学们,说一说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人口密集度高。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城市的居住人口未必大于乡镇的居住人口,但是人口密度一般是大于乡镇的,还有别的吗?

生:消费水平高。

师:消费水平高是城市的特点,但是不是空间布局的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区域容易形成城市?

生:沿海地区。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沿海地区的航运业发达,发展相对比较快,容易形成城市。沿海航运业发达容易形成城市,那么陆地呢?

生:公路、铁路交通樞纽处。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和航运业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将水运转化为陆运。同学们知道我国哪个城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吗?

生:河北石家庄。

师:是的,沿海地区以及铁路、公路交会处都容易形成城市,还有吗?

生:旅游景区也容易形成城市。

师:很好,历史文化圣地、著名旅游地也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现在大家翻开课本,看看我们总结的和书上的有没有什么不同?

二、注重生活常识积累

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隐藏在生活当中,注重生活常识的积累就是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的知识储备似乎很丰富,但是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如阅历丰富的人。阅历也是一种知识,只是人们习惯性地把知识和书本、学历相联系。很多来自日常生活的知识,会在课本中得到验证。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学生就已经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些生活常识比较丰富的学生甚至还能讲出很多地理课本当中没有记录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生活常识的积累,对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或者说,这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地理知识大门的钥匙。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教师甚至不用让学生打开课本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我们生存的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生:运动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

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生:自西向东转。

师:地球自转有什么样的作用或者意义呢?

生:因为地球自转才有了白天和黑夜/黑夜、白天能够帮助我们度量时间。

师:很好,刚才还有同学提到了地球的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作用?

生:地球的公转为我们带来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生活常识的表面,要进一步地挖掘现象之后的本质。比如,刚才大家说因为地球自转才有了黑夜和白天,因为地球公转才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背后的原因。

三、积极开展室外实践活动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向学生传输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室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验证知识、体会知识。积极开展室外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而且能够体会到知识的来之不易。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城市区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等形式,了解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别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当地主管部门是否进行过治理、最后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没有达到最终的治理效果等,最后学生还要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对实践问题的挖掘,不仅能够深入体会城市环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还会了解到为什么政府部门要大力开发建设城市郊区、为什么城市中心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如开发区快以及为什么国家一直提倡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等。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会和实践,才能够挖掘到知识的真正内涵。

任何地理知识的形成都有它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素材,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化符号。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既要依赖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让学生通过教材看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地理的热情,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实践,同时又要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董洁.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学周刊,2019(25):18.

[2]叶昌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81-182.

[3]张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7):54-55.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