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2020-05-19吴星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交流平台问题情境

吴星宏

摘  要:深度学习在当前教育领域颇为流行,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部分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有所了解,却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策略,尤其不懂得如何开发、建构深度学习资源,不会有效设置、利用深度学习点。深度学习点的设计与运用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我们应以高观点视角去审视教材,挖掘其中的深度学习点,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情境;探究发现;交流平台;练习设计

深度学习倡导学习者主动探究,追求思考的深度与探究的深度,指向关键能力与高阶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为认知、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是“核心素養”培养的有效方式。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致力于深度学习点的设计运用研究,以高观点视角去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挖掘其中的深度学习点,在各个教学环节设置深度学习点,如在导入、新授、交流、练习等环节,均可以开展深度学习,通过组织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辨,使平铺直叙的教学变得跌宕起伏。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情绪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作用的,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推进作用。”情境以具有情感性的场景,为学生学习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主体、客体之间“情”和“境”的融合。情境还原了数学原型,成为学习的原点,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单调的学习生动化,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度学习”同样强调情感驱动的价值,注重情境的教学作用,主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情境,将问题融入情境,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认知冲突。怎样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如何将问题与情境有机融合,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关键。问题情境除了要形象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心弦,更重要的是富有思维含量,要有问题可发现,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在愉快的思考中学习。如,正数与负数实质上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我从感知“相反”入手,首先组织学生玩“相反”游戏,接着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相反的现象,如电梯上下、方向前后、天气冷热、气温高低等。“这些现象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真实而有趣的生活情境,架构起从感性到理性的桥梁,既激发了兴趣,又点燃了思维,“像这些相反的数在数学里叫什么呢?”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负数”。问题情境成为思维的助推器,诱发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发现,激引深度学习

新授环节是发现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过程,不能仅靠教师的讲授,更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明晰算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得到深层建构。

新知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成为设置深度学习点的重要阶段,在此环节,教师要巧妙设计层次性活动,给学生提供结构性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为学生的思维导航,引领学生从实践操作层面步入分析推理层面,从浅层思维转向深度思维。在此阶段,教师要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引路人,善于挖掘学习内容深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激引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寻找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要激引学生深度探究,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步步深入,得到深刻的启迪,获得更多发现。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中,学生根据情境解读得出两组算式:(25+8)×4,25×4+8×4,我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算式的得数相等。如果此时直接用等号将这两组算式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出乘法分配律,但是显然教学是肤浅而不够严谨的,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推理,请学生说明“为什么会相等”,引导学生从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两方面去探究,从而推导出其中的算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深的发现,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搭建交流平台,激活思辨碰撞

“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有思辨才有深度,要深度必须有思辨,假设、推断、对比、批判、质疑等都是思辨的重要方式。深度学习是基于思辨的学习,有了思辨,认识才会更深刻,理解才会更透彻;有了思辨,是非才会分明,真理才会明晰。思辨的思维是深度教学的核心,思辨思维除了教师的有机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还来自同伴的互动交流,得益于思维的碰撞交锋。

交流环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深度教学契机,我们可以在该环节设置深度学习点,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给学生呈现深度学习内容,为学生思维之湖投下石子,触发学生的思辨,激励学生碰撞,促进学生展示交流各自不同观点,在交流碰撞中比较辨析、批判质疑,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深刻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我安排了两次交流活动,一次是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小猫与鱼之间有三条路,哪一条路最近?”我没有在该问题答案得出后止步,而是学生围绕“你为什么认为中间的道路最短”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另一次是在新知探究后,学生已经历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我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判定进行演示说明、分析推理。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不断追问:“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也能围成三角形吗?”“还可以怎样证明?”我的追问促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散,令他们的思维触角不断伸展。

四、优化练习设计,激增应用深度

练习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高阶思维训练的平台,可以在练习中设置深度学习点,组织学生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数学练习,巧妙设计练习题目,拓展练习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习题,诱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在“跳一跳”之后摘得胜利的果实。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我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层次性练习,有基础题、提高题,难度从一级到四级不等,其中设计了两道难度较高而且应用性较强的题目,一道是:“两个村庄之间建车站,使车站到两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短。”另一道是:“请你观察并说明道路中的三组斑马线设计所蕴藏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原理。”这两题是我故意设置的深度学习点,分别渗透了“反证法”和“运动变化”两个新的思维增长点。拓展性练习激增了应用深度,促进了深度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点无处不在,除了固定的几个地方,还有许多动态的教学生成,也可以生发出深度学习点,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发挥灵活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中及时捕捉并巧妙运用生成资源,围绕新的深度学习点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引领学生由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交流平台问题情境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浅探数学练习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