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论

2020-05-19许立夫

设计 2020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许立夫

摘要:为提高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一个理解和讨论的参考文本。通过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形态特征、价值本源和标志元素等关键性问题的梳理,在“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循环往复中,进一步对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的相关结构状态作出检视和辨析。搭建起了一个可以理解和讨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基本框架。有利于澄清思想认识,纠正实践偏差,深化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及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 设计概论 建构论 艺术设计专业 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109-03

Abstrac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ext that is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operable and practical of the Course of ldeological andPolitical for 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rough describing the key questions of basicexperience,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symbol for this course' s. Under thecirculation of 'adaptation - not adaptation - new adaptation" , we need check andanalyze further for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Course of ldeolOglCal and Political forIntroduction to Design. To build up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for Introduction to Design that we can understand and discuss. lt' sbeneficial to clarity the thoughts, correct the errors and deepen the educationaltheory and experience for the Course of l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 Introduction toDesign

Keywords: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Introduction to DesignConstruction The Major of Art Design

Basic framework

引言

當前,专业“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有序推进,逐步深化,加速了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生长。设计概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入门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中,始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德育处于首位,建构高质量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成为任课教师的一种教育责任与担当。

正本清源,从逻辑上讲,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思政”,它们在基本经验、形态特征、价值本源和标志元素等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对其进一步梳理,进行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经验,建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的普遍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专业“课程思政”的普遍经验

专业“课程思政”在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聚焦用好课堂主渠道、促进教书与育人统一[1]等方面,成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的范式。设计概论引入“课程思政”,将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它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内涵。在“全课程、全员育人”的背景下,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关乎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目标与原初“纯课程”较之,在功能性质、目标任务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不是要新开设或新增设一门课程,不是在原课程中再附加一章或一节或一段思政教育内容,而是在知识育人基础上对原课程育人功能的重组重构,包括:(1)深度挖掘蕴涵于原课程中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显性”(形态特征、标志元素)思政、细化“隐性”(价值本源)思政;“显性”与“隐性”并重,提升育人能力,形成综合功效。(2)开辟课程新场域,将课程育人落到实处,形成知识与育人并重,高度契合,从而使“隐性”思政“显性”化、“显性”思政“工具”化、“工具”思政“系统”化。

2.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意义。它改变了设计概论“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将专业“课程思政”延伸到设计概论中;它遵循设计概论的特点,将专业“课程思政”的一般原理应用到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建构中;它整合设计概论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突出设计概论课程中专业知识蕴涵的育人价值,特别是整合那些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人文艺术素养等有作全局整体发展意义的知识点。

(二)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启示

专业“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范本。

1.理论探索及成果。上海市部分高校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重要讲话,率先推出“全课程育人”方案,从而推动了多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的步伐。陆道坤的《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工协作作出了明确界定;刘文红的《新闻传播课程思政论文集》一书,汇集起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孙在福、丰颖楠、齐海明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立体构成)为例》、以及王计平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以(环境设计原理)课程为例》等一些文章,对艺术设计专业一些课程引入“课程思政”进行了诠释,从中管见其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雏形。

遗憾的是,在论及专业“课程思政”大量文献中,由于研究者各自的任务目标及侧重不同,在如何建构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上,并没有给出更进一步的阐释。

2.实践经验及后果。专业“课程思政”从理论到实践,一些原先隐藏的问题先后显露出来,认识上的偏差,是将专业“课程思政”概念化和标签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是负载了一些非“课程思政”本质的内容;二是偏离了专业课程标准和目标;三是削弱了“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认识成果及启示。研究文献的积累,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学术界、教育界逐渐对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达成共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成为认识成果的“表达式”。通过可复制性,它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固化,在推出的一些精品特色课程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主要启示:(1)在认识上,专业“课程思政”与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这对范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構过程,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过程。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孕育于专业“课程思政”,有其共性,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其个性。(2)在策略上,将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放置到专业“课程思政”中检视,是一个从“适应”到“不适应”到“新的适应”的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作为—项系统性工程,在检视、辨析中逐步明朗化。

二、依托专业“课程思政”的形态特征,建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为题,以国家教育制度、将“立德榭人”“铸魂育人”确立为专业“课程思政”主要形态特征。

(一)辨析主要概念

专业“课程思政”体现了国家意志,系统地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形态特征植入到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中,将是—项重要的工作。

1.设计概论课程与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设计概论课程是指引入“课程思政”前的专业课,它以原初形式“纯课程”为方式,设计概论课程目标,总的说来是通过设计及源流和发展、设计范畴要素、思维创新,使学生具备设计专业理论与应用基础。引入“课程思政”,命名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叠加或者复合”[3],因而,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叠加或复合。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载体,具有“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课程形态特征,建构要“认真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方式,既不能做‘披萨饼,也不能做‘三明治‘肉夹馍,要做成‘佛跳墙‘大烩菜,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之中”。[4]所以,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课程目标,是在“纯课程”基础上,与“课程思政”产生叠加效应,形成综合性课程目标,主要是:(1)设计理论基础、设计行为模式与设计文化目标;(2)设计本土资源、中国设计与国际视野目标;(3)工匠精神、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目标;(4)设计团队合作、创意创新创业与设计时尚目标。

与此相对应,呈现出多个主题表征:(1)中国设计文化自信主题。从源头上寻找中国设计发展动力,与本土地域设计一脉相承,发挥古代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优势。(2)思政教育资源主题。将单纯知识教育转化为持续的设计素养、人文精神、艺术审美,实施综合教育。(3)构建专业教育生态主题。克服一切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倾向,求真、求善、求美,不断开辟课程新场域。

2.思政理论课程与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联系紧密,又有分别,育人目标的高度契合,但实施思政教育方式不同。寓意式或渗透式是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实现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政教育目标。最大区别:思政理论课程属于“显性”思政,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思政;思政理论课程类似“溶质”,设计概论专业课程类似“溶剂”,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类似“溶液”。设计概论“课程思政”“隐性”思政,借助于设计概论知识传播力量,以潜移默化、浸润熏陶实现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二)凸显形态特征

立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课程形态特征,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深刻展示新时代教育主题。

1.“立德树人”特征。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抓手,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直面当下问题,聚焦社会热点,紧扣时代主题,引导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当前学习状态,回应学生思想困顿与困惑,不断促进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此,知识、素养与能力协同发展,综合性目标取代单一性目标,消融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隔阂,从而为学生营造起真实学习情境,进一步提升设计理论修养和理性价值判断力,导入主流价值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铸魂育人”特征。“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具有同一性,“育人”根植于“立德”。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在面向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铸魂育人”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在开放式、案例式、项目式课程情境中,它与“立德树人”遥相呼应,最大限度满足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职业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上提升的需要;它特别重视学生人生价值观实践教育,以丰富的育人资源,积极输出正能量,彰显榜样模范教育力量;它最大限度弱化或回避了单一理论强制灌输、抽象概念说教、人生价值论理的常规模式。一句话,它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发掘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建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

设计概论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规范系统,以知识价值存在为前提。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将进一步强化学科规范,成为普及设计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入门的捷径。

(一)课程知识价值本源

任何课程总是以学科知识价值存在为前提,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以此出发。

1.设计概论的知识价值。遵循课程知识价值本源的内在逻辑理路,任何偏离知识价值的课程建构都难以实现课程目标。设计概论“理应着重于阐述设计元素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设计的本质特征”[5],因而,学生在专业入门训练中,在“概论”、“条纲式”课程体例中,通过设计原理、性质、种类、特征等专业知识学习,实现了快捷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目标。

2.知识价值与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是在原课程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编排、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上所进行的课程知识重组重构。在面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标中,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对知识结构体系、素质能力训练等重要内容进行重新嵌入。由于设计概论大多在大一美术生中开设,高考文化成绩偏低,入学后还未有效建立起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甚至厌倦理论课程。因此,力求将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化作具体感性的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理论课程变得易学。尽管“一纲多目”,但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趣味性、愉快性、生动性和整体性。

(二)课程育人价值本源

课程的育人价值关乎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立的意义。

1.设计概论的育人价值。课程的育人价值蕴涵于知识价值之中,知识价值成为育人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计概论阐明设计原理及规律、设计文化知识,有着大量的丰富的育人价值内涵。它不仅与设计修养力、判断力,还与设计工匠精神、设计面貌、设计人文情怀、设计师的人格精神和曲直是非以及人生态度紧密地联系一起。

2.育人价值与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高质量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是一种水准,因为,它表明学生获得知识营养与成长滋养的性质水平,也表明学习生活的生动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从“设计为人”出发,贯穿“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将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设计师作为目标。

(三)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

从知识价值本源出发,挖掘育人价值,承担起引领知识传播。

1.价值形态双向交流互动。知识价值与育人价值互为前提因果,处于一个动态结构之中。在价值取向上,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既重视知识获取、又注重综合素养提高,力求呈现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系统的理论架构,通过探索思政教育实现的多样性,聚焦知识价值,从中释放出更多的育人价值及人文关怀。设计的当代发展,多维度、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变化,增加了其中的难度。但是,从存量知识到创意新知、从专业知识到通识知识、从传授新知到传播育人文化、从寻求知识与育人的高度契合到形成现实目标,价值形态的双向交流互动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发挥知识价值基础作用。知识价值与最终导入到设计概论“课程思政”而形成的课程质量正相关。育人价值的实现只能依据课程知识价值,一切“附加”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中的非“课程思政”的本质属性占据课程内容、都没有存在的“合法性”。设计概论作为基础课程、通识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在释放知识价值能量、导向育人目标上承担着重大责任。在全球化图景中,学生只能通过用心探析设计源头、衍生和嬗变,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设计观、人生价值观。

3.重视育人价值引领作用。育人价值凝聚起知识价值力量,引领知识传播。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在面向应用复合型设计师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设计师主体自觉,设计技术是硬实力,设计文化是软实力,有机结合产生创造力。学做人是一切教育的基本,学设计也应先学会做人,这样才能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致创、学以致远。做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设计师,彰显着育人价值的引领作用。因为,设计师已经超出了个体“火”的概念,即“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因文化而存在的社会存在物和文化的体现者”。[6]

四、拓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标志元素,建构设计概论“课程思政”

拓展蕴涵在课程知识内容中的标志元素,这是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的硬核。

(一)标志元素

马克思主义是学生全面进步的引路明灯,成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建构标志元素。

1.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显性”思政与细化“隐性”思政并重,用好、用活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工具。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指导地位被弱化,基础受到动摇,课程失语,育人缺失。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新检视照搬西方学术体系的内容,坚持和发展包括生产物质生活的设计思想、设计的审美文化中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清除原课程中被误读的非马克思主义,促进设计传统与中国主题、设计创造与自主创新的发展。

2.坚定文化自信。从认知上说,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动力源自于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在联结历史、现在与未来的通道上,贯通古今、融会中外,不断推动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借鉴,最终超越西方现代设计,从而实现中国本土设计文化的自觉。从现实上说,这是中国当代设计解决中国当代设计问题的优先方案。从基本概念及應用的优先化,设计文化是“一种将心灵与审美的内在状况外化到产品或体验上的文化模态”[7],是一种设计思维的美学重构。回归中国设计文化认同,使之与育人文化传播同向同行。

(二)中国元素

重视中国传统优秀经典设计的功能价值开发,拓展经济适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形成当代设计的中国主题。

1.聚集经典设计力量。中国传统优秀手工艺设计,是无数先辈们设计匠心独运的结果,是“注重社会生活的审美意义与实用结合的形式”[8],这些以鲜明的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设计产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其中,丰富的色彩、质材与造型,在原初形式上凝结着民族审美文化品格;厚重的历史——那些漆器、琉璃、陶瓷、刺绣、抽纱、景泰蓝、纺织和书籍装帧等,积淀着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心理印迹,构成了中国古代设计和工艺美术极其重要的史料。沧海桑田,曾汇集于历史文献或囊括于各类图像史册的经典作品,如今被冠以符号、或图像,在当代语境中,经常被“活用”。因此,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功能、形式、技术、经济和审美中进行当代价值加工、整理,进行重新发掘,或多重组合或重新编码,形成有效教育资源,十分必要。

2.传承优秀设计经典。中国经典设计多元一体的表征成为高度文化自觉的体现。它外化为设计资源价值,汇聚成文化标识。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将经典设计案例“活用”,这是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了中国传统设计的当代继承的生动体现。新中国成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国创造。民俗文化与艺术设计在当代的再度融合,有力地展示了中国当代设计的全面进步。

(三)审美元素

弘扬中华美育,加强现代美育,促进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美育形式的实现。

1.审美关照。美育讴歌生活中的文化,赞美生活中的艺术,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精神动力,“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9]因而,在设计创造性活动中,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在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设计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迫切地需要解决好审美穿透力问题。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美育形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学生在充满生动性、愉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中,以审美关照积累知识;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中,筑牢理想信念,陶冶情感,锤炼意志。这从根本上长久陛地解决了当下一线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困惑,对审美力形成职业岗位竞争力等创业就业预留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人文浸润。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美育形式延伸出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通过关照设计的功能美、形式美而进入审美文化状态,诠释中国设计的人文风貌,理解中国高铁成为对外交往名片,感受中国拥有的“大飞机”、航空母舰、“神舟号”、“蛟龙号”、港珠澳大桥的神奇,体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舞美设计的精美。总之,这些描绘中国当代设计辉煌的作品,形成了设计概论“课程思政”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它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共同促进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实践不断深化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本文从专业“课程思政”几个关键性问题人手,通过进一步梳理,搭建起了一个可以理解和讨论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基本框架。

更重要的是,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在不同的任课教师那里,不可避免地贴上了“简化”的标签,有的还负载了一些额外内容,这迫切地需要作出一次系统梳理,将附加的一些非本质性质剥离出去,这有利于澄清思想认识,纠正实践偏差,深化理论实践,提高设计概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09077)。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国高等教育,2017,(3):43-46.

[2]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01版).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政理论教育,2018,(3):64-69.

[4]晉浩天.九十六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将全面修订[N].光明日报,2018年2月23日(08版).

[5]滕晓柏.什么是设计概论该有的样子[J].装饰,2008,(3):11.

[6]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2018年:112-125.

[7]杨青泉.中国设计文化百年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23.

[8]赵农.设计概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77-100.

[9]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N].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8月31日(01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