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研究
2020-05-19耿阳赵炜浓
耿阳 赵炜浓
摘要:深入挖掘界面交互过程中用户深层次的隐性需求,切实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分析多维度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结合参与观察法的内涵,总结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意义。以参与观察青年用户群体城市旅游为例,探究其与界面设计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构建了以用户研究为核心的用户界面设计流程框架。该方法可为解决用户行为与需求差异性所带来的用户体验问题,提供清晰的设计方法策略与新的途径。
关键词:用户体验 用户界面设计方法 参与观察法 用户研究 界面设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5-0044-03
Abstract: Dig deeply into the hidden hidden needs of users in the interfaceinterac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Analyze the multi-dimensional user interface design method centered on user experience, andcombin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ethod to summarize thetheoretical method and practical sgnificance of th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userinterface design Take the participation in observing the urban tourism of young usergroup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interfacedesign form Propose a user interface design method that integrates participation andobservation. and construct a user interface design process framework centered onuser research.Thjo method can provide a dear design method strategy and a newway to oolve the user experience problem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erbehavior and needs
Keywords: Uoer experience User interface design metho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method User research Interface design process
引言
用户界面作为连接产品与用户的媒介,可以有效改善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在多种用户界面设计方法交织的基础上,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研究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主要集中在用户感知、用户情感、用户心理、用户行为四个维度。
在感知维度中,用户界面研究主要集中于用户体验测评方法,建立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功能性、可用性与易用性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关于用户界面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设计元素与用户情感体验之间的客观联系。针对用户心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包括界面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用户自身心理需求,以及外界操作环境等客观因素对于用户心理感受的影响,针对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背景之中涵盖了格式塔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3]等相关学科。在行为维度中,用户界面研究方法主要对用户交互过程中的潜意识行为[4]或行为逻辑[5]进行观察与分析。在诸多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研究中,以用户行为作为切入点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多数用户行为的研究方法以客观地观察用户作为研究途径,强调用户需求反馈及分析的客观真实性。但是立足于外部观察的研究,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户行为差异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契合关系。对此,文章提出融合文化人类学参与观察法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侧重从内部观察与分析界面交互过程中的用户认知习惯与行为差异,切实地感受用户的内在隐性需求。在文中,以参与观察青年用户群体城市旅游为例,探索融合参与观察的城市导游APP用户界面设计过程。
一、参与观察法的基本概念
参与观察法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被观察者的角度理解其行為特征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参与被观察者的生活与日常行为活动,可以搜集到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资料,同时也能亲自体验研究群体的文化表征,从而能够深入理解与把握该文化的特质、功能和象征意义。简言之,参与观察法能够在主动观察的过程中,直接、具体、生动地获得感性认识。研究者可以在保持被观察者日常行为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主动搜集调查所需的各类资料。参与观察法通常运用个案研究的形式,要求研究者到实地进行观察,可以充分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定环境。研究者一旦成功置身于研究对象的群体生活之中,便会分享他们共同的思想观念、文化范式等。研究者可以看到研究对象的真实生活面貌,感受到研究群体日常生活的特殊环境和气氛。相对于传统的调查方法,可以针对群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描述及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参与可以看作是一种策略,否则便无法置身于被研究者生活和经验的某些领域。在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研究者能否真正融入到所要研究的用户群体当中。研究者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二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及行为互动等。同时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既要保持“局内人”的角色充分参与,也需要保持“局外人”的角色冷静观察,这种角色的转变可以保证研究者在漫长的田野工作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加强自身对客观现象冷静的观察与分析,这样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更有助于检验显性理论,并产生新的结论。
二、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行为研究
用户行为可以看作是用户心理的外化体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用户对自身需求和期望等情况的表达是不准确的或缺失的,因此单纯从用户的主观描述中获得的信息可信度是较低的。当设计师无法获得足够真实且有效的信息时,对用户行为的研究观察便成为切实有效的方法[6]。在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中,研究者(设计师)会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被研究者(用户)的群体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局内人”的角色通过记录、访谈等方法观察用户的行为,切实地感受用户交互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捕捉用户使用痛点。在这其中,研究者要摒弃自身的固有认知,以完全客观的角度对用户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对于用户行为的观察不仅包含了用户动作、情绪,还包含使用过程中,与人、产品、环境等因素发生的行为互动。研究者需要运用归纳法,将用户自身行为及互动行为信息,进行细化与整合,制作用户行为画像,并进行多角度分析。横向地分析用户交互过程中行为方式的具体细节,纵向地分析行为方式的共性与差异。不同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观察提纲和步骤,对同一目标群体进行观察时,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当然,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不同,同质性较差,同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一定的差异[7]。研究者需要从多角度理解用户行为差异,及时捕捉用户交互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与使用痛点,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对用户的行为作出解释,了解用户群体行为的背后动因,基于用户的固有认知寻找设计契机。
三、基于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
(一)传统用户界面设计流程。传统用户界面设计流程可以总体概括为“前期调研、挖掘用户需求、确定概念方向、概念设计、用户反馈验证、方案改进调整、上线与维护”七个阶段,如图1。
1.前期调研。设计师前期需要明确受众群体,进行相关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工作。
2.挖掘用户需求。为了使整合设计后的用户界面同时符合易用性与审美原则,首先在设计初始阶段,设计师就必须清晰了解设计任务,从而对用户需求进行挖掘。这些原始用户需求构成了整个用户界面设计功能需求的基础,也是概念方向的设计契机。传统用户需求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市场调研和以往设计项目的经验,即通过问卷调查或是与设计团队通过探讨市场竞品分析、商业期望等因素,来创造用户需求。
3.确定概念方向。设计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创建用户画像或用户行为地图,并以此建立概念方向,提出初步的概念设计。
4.概念设计。制定出用户界面的交互方式和视觉设计要素,包括对界面功能模型的构建与相关界面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设计,例如字体的造型,色彩的选择,版式的规划等,从而使用户能够从视觉层面更为直观地了解界面功能、内容以及模块间的内在关联。
5.用户反馈验证。设计师需要对界面功能应用进行可用性测试及用户体验满意度评价,形成初次用户反馈。在用户反馈的过程中,研究者有可能会发现前期阶段收集的数据并不充分,对用户需求的挖掘也并不深入,因此需要针对最初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充,重新进行可用性测试,这种测试通常会通过利用纸张原型与用户进行访谈。
6.结合用户针对产品使用感受二次反馈,调整初始的概念方案,再进行用户界面的最终设计。
7.上线与维护。 (二)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流程。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流程可以总体概括为“前期产品分析、产品策略执行、可用性测试与满意度评价、方案改进调整、上线与维护”五个阶段,如图2。
1.前期产品分析。研究者应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及竞争者信息等客观因素,同时在制定产品设计策略的过程中,对目标用户群体、生命周期、商业期望等主观因素具有清晰的规划。
2.产品策略的执行。(1)用户研究。利用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从目标用户的角度对其交互行为进行观察记录。(2)界面设计。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也应同时根据用户行为的观察记录数据,设定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进行界面功能框架的构建,并基于用户行为,设定与其行为方式相对应的用户认知方式,进行界面交互设计,包括制定用户界面的交互信息架构、任务流程图与故事板等内容。同时根据用户群体的文化特征,制定相应的界面视觉元素,进行用户界面的整合设计。
3.可用性测试与满意度评价。在用户界面的可用性测试与用户满意度评价中,会得到用户的反馈,研究者需要将反馈信息与用户的隐性需求进行反复比对,寻找其中的共性需求,从而准确把握整体功能架构的侧重点。
4.方案改进与调整。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的最终调整与设计。
5.APP上线与维护。文章研究的内容为用户界面设计的方法,分析的仅是用户界面视觉表现的相关设计工作。而要实现APP产品的上线与维护,需要协同产品后台程序编写等工作团队共同完成。
(三)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的实践意义。由于传统用户界面设计流程中的界面设计与用户研究,是两个完全分离的环节,相互之间缺乏快速的用户反馈,导致开发周期较长。为了提高用户界面的使用体验,有效缩短开发周期,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的提出,要求界面设计与用户研究两个开发阶段应紧密结合。整体设计流程的重心,也会集中于前期对用户深层次隐性需求的挖掘工作,克服了用户原始需求资料搜集不充分、探讨不深入的局限性。同时该设计方法有助于对用户研究领域的问题,做深入的个案式研究,而这种研究仅仅通过研究者的固有认知,是难以准确把握的,因此参与观察法的介入,需要研究者从用户群体文化的角度,对用户行為及认知方式进行深度描述及分析。这一阶段性的用户研究,集中在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需要研究者深入用户群体之中,寻求界面交互行为差异性背后的根本动因,并寻求解释,挖掘用户隐藏在潜意识行为背后蕴含的隐性需求,从而准确捕捉用户的使用期望。在满足界面功能易用性的基础上,提高用户界面的人文关怀,减轻用户认知负担。
四、西安城市导游APP界面设计案例
(一)产品分析,明确设计任务。为了考察青年用户群体在城市旅游过程中,如何使用城市导游APP制定与实施旅游计划,通过募集三位在校大学生参与西安城市旅游活动,运用参与观察法跟踪记录两类旅游群体在旅游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所实施的各种行为,尝试理解和解释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旅游阶段,各自的行为特征与旅行体验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究其内在的精神,隐性需求与界面设计形态之间的关系。
(二)产品策略执行。
1.用户研究。(1)描述用户行为。运用参与观察法跟踪记录用户行为,横向分析用户旅游行为具体细节,纵向寻找行为特征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从用户群体在旅游过程中的交往行为来看,两组社会关系下的用户行为既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有个性化行为特征。以90后关系中的情侣群体为例,男性所展示的行为特征背后,是更需要接触异性,选择性忽略自身需求;而女性用户背后,则是更需要展示自我。这些行为都可以用90后的亚文化特征进行解析,是具有目的性的行为。同时,由于文化的传承性的存在,传统理念的灌输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行为习惯,即非目的性行为。旅游途中用户群体亚文化行为特征对比,如表1。
(2)设定隐性需求。根据两类用户群体在使用APP的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制作用户行为画像,寻找出用户使用APP时的痛点,进而挖掘隐性需求,如图3。
2.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的工作应与用户研究环节同步进行,根据用户研究数据信息,制定界面设计相关的交互方式与视觉设计。
(1)城市导游APP界面交互原型。基于用户隐性需求,设定符合用户认知的交互方式,制作APP界面交互原型,如图4。
(2)城市导游APP界面视觉设计。根据界面交互原型,进行具体的APP界面视觉设计。考虑到用户旅游过程中动态的操作环境,针对APP的视觉元素进行了细致的选择与使用,如图5。
结语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侧重在主动观察用户行为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寻求用户行为及情感需求的共性特征,也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目光从产品的功能与技术维度,转移到探寻用户需求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之中。而参与观察法的介入,则基于用户行为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契合关系,将用户需求从视觉维度上升至精神维度,从而达到更为符合用户认知特点和使用习惯的用户界面设计目标,为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了理论层面的参考。由于实践案例在用户群体的选择上样本较小,针对文化人类学实验方法时间久,深度较高的特点,这一探究过程还有待深入。而设计流程中后续的可用性测试与满意度评价、方案的评估与调整环节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为验证融合参与观察的用户界面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东北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虚拟博物馆研究(15CXW024);2016年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面向辽宁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数字虚拟博物馆研究”(201601057);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数字虚拟博物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实践研(14YJCZH037);2013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数字化艺术传播与辽宁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L13CWJ021)。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李信,沈丽宁.用户体验视角下APP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02):59-66.
[2]王阳,姜立铭.论互联网+时代移动UI背后的设计心理学[J].设计,2018(03):60-61.
[3]王宇,陈少杰.心理学在UI与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设计,2017(07):52-53.
[4]侯心雨,王一珉.基于产品可用性的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18(07):42-43.
[5]邓力源,蒋晓.基于行为逻辑的隐式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9(06):87-89.
[6]閻彤.面向产品概念设计的用户行为研究方法[D].北京服装学院,2012:11.
[7]何星亮.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6(00):27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