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一点新思

2020-05-19王锡磊连晨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3期
关键词:孔院孔子一带

王锡磊 连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习近平主席运用中国智慧来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一次尝试。全球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应该在顶层设计之下,充分运用孔院语言教学的力量,搭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质增效、内涵发展”是孔院在未来几年提升自身实力、提高办学质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如何在现有建构下提升孔院办学质量,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引言

截至2019年6月,孔院总部已在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39所孔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孔院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提质增效、内涵发展”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孔院,是每个汉语推广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二、顶层规划指导新发展

顶层规划决定着孔院发展的方向。想要将全球孔院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塑形,必须要有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决定着方向,能够切实避免资源的分散与发展焦点的缺失。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的语言文化沟通需求,沿线国家人民的就业、致富及共同发展的需求,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的开发与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人才发展链条等,都是今后几年孔院实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顶层设计,决定了孔院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了孔院的发展目标,方能实现孔院资源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孔院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孔院总部只有积极体现作为所有孔院最高管理者的调控作用,才能在孔院布局规划、管控孔院质量和组织协调孔院资源及力量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才能在一个有机循环体内有效地、积极地、正面地助推“一带一路”发展,甚至在某些地区起到人力资源开发者和发展规划参与者的作用。

三、教育功能的完善与自我发展

孔院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政策,建立成熟完善的汉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措施,设定成熟的国家汉语教学及考核标准体系,编写符合目的国国情的教学大纲和材料。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孔院总部和各地孔院需不断完善教育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孔院的教育功能。

(一)师范大学孔院联盟

教师的培训一直是近年来孔院工作的重点。本土教师的缺乏以及外派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已严重制约孔院的发展。孔院中方承办院校中,师范背景院校不少,可考虑成立跨地区师范大学孔院联盟,覆盖多区域孔院,整合师范院校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建立培训专家团组,最大限度利用国内师范院校的培训设施和资源,提升本土教师的培训效率和质量。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该校建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各联盟单位之间合作开展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课程开发、技能培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师范大学孔院联盟如果成立,可将联盟单位内的所有相似资源平台纳入,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优势,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及协同组织高水平师范培训,共同为孔院培养优质的外派及本土教师队伍。

(二)国别研究与多边智库

鼓励中方承办院校积极开展孔院所在国国别研究。以推广汉语国际教育为大目标,以服务国家为大背景,找准切入点,以孔院为平台,全方位主动研究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与所在国主要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前瞻性的国别研究和国别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孔院是处在一线的教育机构,能最直观、最直接地感受到所在国的发展和需求,应当主动尝试从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转换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助推者。

全球539所孔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是一个巨大的智库资源平台。要积极推动孔院高端多边智库建设,紧扣孔院教育功能的拓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推动孔院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打造孔院品牌,极大地推进多国多边、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方位交流。

四、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一)提质增效与内涵建设

孔院提质增效一直是这两年的重点话题。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为生命线、全力解决“三教”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制度,培养高水平师资,研发本土化实用型教材,创新教学法,这些都是其中的关键点。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如何实现孔院的可持续发展,延续并提升孔院的生命力,也是孔院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二)孔院校友会

孔院校友会的成立,将为促进孔院校友之间的联络与交流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不仅能为孔院推荐人才,而且能与中方承办院校精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提升孔院的影响力,为中国与孔院所在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作出贡献。尤其要加强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校友会建设工作,鼓励校友加大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积极开拓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科研共享平台

积极推进两校甚至两国间的务实合作。更新研究范式,发挥各合作院校地缘及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共享科研成果,对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及国际形势等作出准确预测,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为精准推进国家对外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术理论支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科研交流和发展。

(四)孔院本土化和“汉语+”

孔院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扎根目的国,实现本土化,如此才能实施区域优势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汉语+”为孔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也让孔院能够多渠道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汉语+多职业培训、汉语+翻译、汉语+数字创新、汉语+农业、汉语+纺织业等特色孔院的建立,将使得孔院从传统语言教学转型深层次教育服务,立体化拓展教育功能,与所在地区一起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五、网络资源的开发、管理、应用与创新

孔院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孔院工作的重点,可以有效缓解孔院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学及教材资源短缺、孔院间缺乏交流平台等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网络资源共享,是孔院能以最低投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推广方式。孔院总部、各个孔院以及相关合作院校,应当加大孔院网络资源的推广与建设,并且注重网络资源的纵深发展,以孔院为中心和平台,整合国内外优秀汉语国际教育资源。

六、新媒体的运用

新媒体的出现,对孔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受众、传播途径、传播速度都与传统媒体有极大的不同。孔院人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新媒体技术,才能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孔院品牌。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消息傳播速度迅速,传播方式多样且具交互性,可通过海量的共享信息传播多元观点,并可在短时间内形成群体性意见。这些特点,使得孔院的传播功能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加强,同时也为孔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七、结语

从第一所孔院成立到今天,孔院发展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其中的道路并不平坦。孔院要在新时期下提质增效,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实现本土化、产业化和专业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之下,牵手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李宝贵,刘家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48-155.

[2]乔佳. “孔子学院”建设的国家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3]汤彩凤. 海外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王金燕. 文化传播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王珩,刘鸿武.新型高校智库开展协同创新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个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1-95.

[6]俞苏洋.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61-464.

[7]赵跃.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 1.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孔院孔子一带
孔院武术,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非洲孔子学院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墨读中国”
海外孔院发展情况简析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