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孔子学院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9-04-08高莉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洲汉语特色

高莉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汉语热”在世界各地急剧升温,作为在海外设立的非营利性汉语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以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为宗旨,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提供了平台。根据国家汉办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 113个孔子课堂[1]。就非洲地区而言,作为全球孔子学院办学成效最好的地区,非洲孔子学院(以下简称非洲孔院)具有“定位好、办得好、学得好、用得好”四大亮点[2]。本文尝试梳理非洲孔院的发展现状,分析孔院人才培养在适应本土需求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关于非洲孔院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 非洲孔院发展现状

自2004年非洲第一家孔院在内罗毕大学成立以来,非洲孔院已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道路。根据国家汉办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5月非洲已建有54所孔子学院,30个孔子课堂,分布在41个非洲国家,参与办学的中方大学达到38家[3]。

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自2004年以来,非洲孔院建院的高峰期是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有10所和7所孔院落户非洲。2005—2017年非洲孔院建院数量如图1所示。

从开设课程来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非洲孔院的汉语教学已形成了包括汉语学历课、汉语学分课(非专业学分课)、非学分汉语培训课和中国文化课在内的四大类语言文化课程。非洲孔院开设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2005—2017年非洲孔院建院数量

图2 非洲孔院课程开设情况

从参与非洲孔院建设的中方院校来看,承办单位各具特色,既包括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又包括理工类、师范类、语言类、经贸类大学以及行业特色鲜明的农林类、地质类、纺织类、航空类大学等,非洲孔院中方承办院校构成如图3所示。

图3 非洲孔院中方承办院校构成

从外方承办者来看,在54所非洲孔院当地承办院校中,90%以上均为驻在国较为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此外也有驻在国的高等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学院和理工大学等。

2 非洲孔院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非洲孔院运行以来,在汉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非洲孔院注册学员接近15万人,汉语课程班次平均年增幅达到40.3%[5],具有多元化和专业化特色的孔子学院正逐步成为非洲孔院的发展趋势[6]。但从孔院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非洲孔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以汉语语言学历教育、普及型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知识培训为主的孔院在对接当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1 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间的匹配问题

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本土人才培养变得极为重要。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非洲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1/4,但目前非洲青年失业率高达60%[7]。世界银行统计也显示每年约有1 100万非洲人进入劳动力大军,但很多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和技术[8]。因此,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非洲人力资源培养的重点方向。从孔院人才输出的现状来看,以纯语言类人才培养为主的孔院在对接当地社会人才需求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笔者曾对埃塞俄比亚16家企业负责人进行过访谈,涉及土木工程、纺织、皮革、机械制造、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调研结果发现,在语言类人才需求方面,16家企业中有12家表示对既掌握汉语又掌握阿姆哈拉语(埃塞俄比亚官方语)和英语(埃塞俄比亚通用语)的语言类人才有需求,占到受访企业的75%;10家企业表示需要掌握汉语和其他非官方语的当地语(奥摩洛语、提格雷语、西达摩语等)的语言类人才,占到受访企业的63%。全部16家企业均对既掌握相关行业知识又具备较高汉语语言能力,能够用汉语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本土人才表现出极大的需求意愿,希望孔子学院能多输送既有相关行业知识,又具备较高汉语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可见企业在汉语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对“汉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二是除了汉语和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能力之外,对人才的其他本土语言能力也有较高的期待,这是因为不少企业项目特别是工程类项目分布在该国不同地区,在某些项目所在地,使用当地语言要比国家官方语言更加有效,这也体现了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本土特征。而目前多数非洲孔院以汉语语言类人才输出为主,在对接企业对语言的行业性、多语种性的要求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2.2 教学条件和资源限制

非洲孔院建设发展10多年来,在外方大学和孔子学院总部的共同支持下,孔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5年以来,孔子学院总部开始在全球设立示范孔院,在场地建设上予以特别支持。目前非洲地区已有多所孔院获得了这一支持,如开罗大学孔院、雅温得第二大学孔院、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加纳大学孔院等;由商务部援建的赞比亚大学孔院,教学大楼占地6 000多平方米,已于2016年3月投入使用。

在这些项目支持下,非洲地区孔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推动了孔院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然而,相对于非洲社会对汉语人才的旺盛需求,孔院场地条件仍较为有限,教学设备也以服务语言教学的语音室、多媒体智慧教室等为主,缺乏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设备及场地。从师资角度来讲,孔院教师和志愿者以对外汉语教师为主,虽然近年来在孔院总部的支持下增加了一定比例的职业技术教师,但派出人数仍相对有限。从教材角度来看,孔院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来自总部捐赠,以语言文化教材为主,职业特色教材较少;虽然不少非洲孔院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了多部本土汉语教材,如开罗大学孔院开发的《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苏伊士运河大学孔院自编的《阅读写作》《听力》《中国戏曲入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自编的《汉语基础会话》和《日常汉语-埃塞俄比亚机场篇》,塔那那列佛大学孔院编译的《HSK标准教程》等,但大部分孔院的本土汉语教材开发仍以汉语语言和文化类教材为主,兼有对汉语水平考试HSK辅导材料的编译,带有职业特色的汉语教材仍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尽管非洲孔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在职业技术能力培训的场地、师资、教材等软硬件条件和教学资源方面,仍存在较大短板。

2.3 孔院与驻非中资企业的互动与合作

与驻在国中资企业的合作是非洲孔院体现语言学习、文化交流、服务发展这一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非洲孔院与驻在国中资企业的合作形式呈多样化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孔院为企业输送当地语-汉语翻译人才,并为企业本土员工提供汉语言培训和中国文化普及,如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院为企业输送掌握斯瓦西里语、汉语和英语的翻译人才;塞拉利昂大学孔院、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院、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孔院、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院等也均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中资企业合作,为企业的本地员工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二是企业为孔院提供奖学金及其他帮助,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喀土穆大学孔院设立中国石油奖学金,建设中国石油图书馆;徐工集团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设立徐工集团奖学金;江西中煤建设集团为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院修缮门前道路等。三是孔院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负责人到孔院进行专业讲座,在孔院开设企业信息栏,搭建信息传播平台扩大宣传,如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在时代陶瓷公司建立汉语翻译实习基地;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在深圳地铁设立的孔院学生实习点;赞比亚大学孔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院在孔院专门设立中资企业信息栏(发布中企用工需求,并与企业联合召开就业洽谈会)。四是以孔院为平台推动中资企业和孔院外方大学的合作,如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院、加纳大学孔院、多哥洛美大学孔院均积极搭建平台,成功开办中资企业人才招聘会,助力企业与当地社会合作共赢。但也应注意到,尽管孔院与驻在国中资企业的互助合作形式丰富多样,但双方合作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3 构建孔院人才培养三维魔方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非洲孔院的人才培养应充分考虑孔院语言学习、文化交流和服务发展的办学特色,最大化发挥自身和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孔院人才培养的三维魔方体系,即以开放合作为基础,构建由孔院与外方大学、本土职业技术学校合力组成的人才输出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特色化课程、特色化师资队伍和特色化教材支撑的人才培养轴;以联动发展为目标,构建驻在国中资商会、国内教育资源、孔院总部组成的人才保障轴,该三维体系形似一个九格魔方,维度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孔院人才培养三维魔方体系如图4所示。

人才输出轴以孔院生源基础为切入点,通过扩招具有职业技术背景的生源,为孔院特色教学提供适合的受众;人才培养轴从孔院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三个方面发力,为孔院助力本土经济、改善民生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抓手;人才保障轴则为孔院特色化人才培养提供多元主体的支持。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推动孔院人才培养向着有生源、有特色、有质量的方向发展。

图4 孔院人才培养三维魔方体系

3.1 以开放合作为基础,构建多方合力的人才输出轴

为满足非洲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大部分非洲国家高等教育学科中心向理工科转移,如埃塞俄比亚规定了7∶3的理(工)科和文科入学招生比例。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能够培养掌握技术的劳动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在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中明确指出:“在中等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规模,加强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培训系统的联动”[9]。因此在非洲工业化发展背景下,作为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输出口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理工类专业和职业技术学校应成为新时期孔院调整生源基础以提高人才供给能力的优先合作对象。非洲孔院应充分重视与外方大学的工科院系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建立孔院汉语教学点,并依托汉语教学点,和外方机构共同打造既懂专业又精通汉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大多数孔院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方面的场地、设备及师资等软硬件条件的现实下,与本土大学理工类专业以及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也不失为一个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选择。

从非洲孔院外方承办的外方大学特点来看,大多数非洲孔院均建立在所在国家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其科目比较全面,一般涵盖文、理、工、经、管、法等多个学科,这为孔院与外方大学开展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非洲孔院应充分发挥外方承办大学优势,进一步加大与相关院系的合作,增加汉语学分课或学位课程的开课比重,依托孔院平台,加大与驻在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提升孔院人才供给能力。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特色化人才培养轴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非洲孔院应在做好语言文化普及型教育和汉语语言类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汉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孔院课程设置可遵循分类设置、特色发展的原则。汉语学历教育应在已有汉语语言专业基础上,积极在理工类专业和本土语言类专业建立汉语二学位课程,提升学位课程在孔院课程中所占比重;在汉语学分课程设置中突出行业特色导向,变单纯的通用语言课为兼具语言与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帮助有行业专业背景的学生掌握行业汉语的语篇结构、范式特点及表达方式,培养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又具备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在孔院文化课程设置中,应在普及型中国文化课程基础上开设有关驻非中资企业的企业文化、重点项目宣介、中非关系和经贸政策等课程和讲座,加深本土学员对中资企业行业文化、中国对非政策、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汉语第二学位课程、汉语行业特色学分课程和文化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地对接市场“汉语+专业”的本土工程、技术类人才和“汉语+官方语/区域语”的复语型人才的需求。

师资队伍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非洲孔院应继续加大具有相关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孔院教学团队中所占比重,联合中方承办院校的优势师资力量以及所在国中资企业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特色教师团队,做好特色化课程教学。同时孔院也要重视既具备较高汉语水平又具备相关职业技术背景的优秀本土教师队伍的组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以来,中方已通过接收留学生的方式为非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本土人才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讲流利的汉语,既了解中国文化,又通晓当地本土语言和文化,是孔院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非洲孔院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加大特色教材的开发力度,特别是有职业特色课程的双语种或是多语种本土教材的开发。建议非洲孔院统筹人力资源,聘请中外方承办大学和驻在国中资企业的专家,组成特色教材开发组,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做好特色教材的开发规划和编写。

3.3 以联动发展为目标,构建多元合力保障轴

驻在国中资商会是所在国中资企业的联合会,在推动中资企业加强协调、增进企业与本土其他中资机构间的沟通与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洲孔院需主动与驻在国中资商会建立联系,并以此为平台与各中资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建立起常规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针对目前孔院和中资企业合作形式多样但缺乏深度的问题,孔院需主动走进驻在国中资企业,特别是要与驻在国中资企业大型项目组、工业产业园区等建立合作关系,深入了解企业的本土人才需求,提高本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具体做法可以包括邀请行业企业负责人加入孔院理事会;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到孔院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有技能特色、行业特点的多语种教材;在企业设立教学点,根据企业需求,面向企业本土员工开设语言和文化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搭建联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企业用人需求等。孔院与驻在国中资商会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孔院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同时联合企业进行实习实训项目,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有效弥补现阶段孔院在职业技术设备设施上和人力上的短板,也为企业吸引本土优秀人才、了解本土社会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企业属地化管理搭建新的平台。

进一步拓宽孔院人才培养可以依托的优势资源范围。根据非洲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凝聚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优势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国内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联盟机制,依托孔院平台,形成开放、交流、融合、内外联动的跨校的教育资源合力。在此过程中,孔院总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在非洲孔院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引领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好国内教育资源,在资源选配、联盟建设、特色师资队伍组建和特色教材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发挥好非洲孔院联席会议机制,为非洲孔院特色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孔院人才培养三维魔方体系中人才输出、人才培养和保障力量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彼此联动。输出轴为培养轴提供受众,培养轴为输出轴上人才产品的产出提供特色化加工平台,保障轴为以输出轴为受众的培养轴提供支持。非洲各孔院在确定各自培养特色时,即选择特色培养方向和设置特色课程时应充分考虑驻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考虑所依托的人才输出轴上外方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实际,考虑保障轴上的资源优势特点,在促进非洲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孔院人才培养三维魔方体系中三个维度的联动可以最大化发挥魔方的整体效应,在从根本上提高孔院人才培养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孔院与当地社会的互利包容。

4 结 语

作为中非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非洲孔院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增进中非双方相互了解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和平台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全面合作的深入开展,孔院应在促进民心相通,服务当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孔院总部在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等方面提供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需要各非洲孔院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通过开放合作,提高孔院人才供给能力;通过市场导向,组建特色教师队伍、开设特色课程、开发特色教材以提升人才培养和当地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实现孔院和各支撑力量联动发展,促进孔院与当地社会的互利包容,在中非共建、共赢、共享中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猜你喜欢

非洲汉语特色
学汉语
An Uncommon Trip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鼓,打起来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