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石料高填方机场地基施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2020-05-19冯晓凯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3期
关键词:滑行道盲沟夯法

冯晓凯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9)

0 前言

受经济发展需求影响,近几年国内机场的数量大大增加,而机场建设工程的施工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这虽然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很多新建机场都位于山区,需要通过“削山填谷”的方式来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因此在施工阶段同样也出现了很多复杂的地基处理问题,而对于全石料高填方机场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则正是解决地基处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工程概述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又称贵阳机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东郊,海拔高度为1139m,距市中心11km,目前有一条跑道及相应的滑行道系统。本期扩建工程需要新建一条与现状跑道相距365m 的近距平行跑道,同时延长现状跑道西侧的第一平行滑行道和第二平行滑行道,并在两条跑道之间新建第三平行滑行道以及若干快速出口滑行道、端联络滑行道、旁通滑行道和垂直出口滑行道、近机位站坪、远机位停机坪等。从整体上来看,本次飞行区扩建工程中,道面区、土面区填方及挖方工程量分别为30095516 方、41383522 方与5989762 方,其中,填方为压实方,挖方为自然方,由于全场以填方为主,外借土方量及工程量均比较大,会对不同区域分别采用冲击碾压工艺压实、强夯工艺压实、碎石桩+CFG 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强夯置换法等多种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进行地基施工处置。

2 全石料高填方机场的地基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本工程地基区域主要由沟塘、红黏土、杂填土、素填土、岩溶等几部分区域组成,各地质分区地基土强度不均匀,容易出现工后沉降、差异沉降、岩溶不稳定、道面地基沉降变形等问题,因此需要利用多种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别进行处理。

2.1 清淤换填处理

本扩建工程中飞行区道面影响区、航站区、填方边坡稳定影响区、工作区道路区、工作区建筑区等区域地基均存在沟塘,沟塘内多为人工堆填土及沼泽沉积淤泥,且夹有机物及腐植质,层厚在1.0~5.0m 左右。针对这类地基,工程选择采用清淤换填法进行地基施工处理,施工时先将沟塘内积水及底部淤泥清理疏干,之后于底部填筑压实厚度在50cm 左右的灰岩或白云岩垫层,并在回填压实结束后检测压实度。在回填施工过程中,沟塘侧壁应按照1:2 的设计要求卡瓦台阶式边坡,台阶高度为0.5m 左右,飞行区土面区的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因此该区域沟塘还要在疏干积水后进行晾晒,待晾晒完毕后再回填灰岩与白云岩,而对于复合地基处理区域的沟塘,则需清淤至满足机械施工要求即可。

2.2 强夯法

强夯法是本扩建工程地基施工中最主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如红黏土地基、填方区杂填土地基、素填土地基、岩溶区洼地等,都采用了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这里以红黏土地基处理施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红黏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根据红黏土厚度的不同,对强夯的能级进行了控制,强夯施工需要先在红黏土地基上方铺设强夯垫层,垫层铺设时应对填料最大粒径、含泥量、级配等质量参数进行控制,以免影响强夯处理加固效果[1]。本工程中垫层填料为灰岩及白云岩,最大粒径≤0.4m,含泥量≤10%,级配不均匀系数Cu≥5,曲率系数Cc=1~3,垫层松铺厚度为1.0m。在垫层铺设完毕后,需要进行推平处理以保证垫层平整度,之后进行试夯,并根据试夯结果优化设计参数和确定施工参数,若夯坑周围出现隆起或“弹簧土”现象,需及时通报设计单位处理。试夯结束并对设计、施工参数处理完毕后,可直接开始强夯处理,强夯时需要先点夯两遍,并在夯后将垫层推平,之后再满夯一遍,两遍点夯之间、第二遍点夯和满夯之间均应留1~2 周的间隔时间,每次夯击前还要对夯锤直径等设备相关参数进行检查,本工程夯锤直径设计要求为2.4~2.5m,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如表1 所示。

表1 黏土厚度、强夯能级明细

2.3 强夯置换法

本次工程中强夯置换法同样用于红黏土地基的处理,强夯置换法在施工要求、步骤上与强夯法相差不大,同样需要铺设垫层并进行试夯,之后再按照“点夯两遍,夯后推平,满夯一遍”的顺序进行夯击,但在施工过程中应随夯击进行向夯坑内持续填料,夯击施工应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夯击的同时还要密切观测并记录夯点周围地面隆起情况,如施工时坑内或场地内出现积水,则应及时排除[2]。另外,对于道面影响区填料形成的置换墩,要严格按照设计深度对夯沉量进行控制,累计夯沉量通常应在设计墩长的1.5~2 倍之间,夯坑深度则通常应达到2m 左右。

2.4 复合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处理是采用两种不同桩基对地基进行加固,本次工程中复合地基处理的布桩方式为组合布桩,将CFG 桩和碎石桩交错布置,主要用于红黏土地基的处理。从桩基设计上来看,本工程中CFG 桩采用商品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坍落度为16~20cm,桩顶设置0.5m 厚碎石垫层,碎石最大粒径应≤50mm,含泥量≤10%;而碎石桩桩体则采用粒径≤5cm 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4%,桩顶同样设置0.5m 厚垫层,垫层材料为场内中风化白云岩或灰岩,粒径≤0.2m,含泥量≤7%。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先碎石桩、后CFG 桩的顺序进行,碎石桩垫层顶面应铺设高强土工格室,形成桩网结构,并将土工格室高度通知在20cm 左右。另外,土工格室的结点距离应控制在60~80cm 之间,格室片厚度应≥1mm,片材抗拉强度则要在80kN/m 以上,确定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后,向格室中充填块碎石。

2.5 清爆换填法

本工程地基中的岩溶区共分为岩溶洼地、落水洞、隐伏溶洞三种,其中岩溶洼地、落水洞均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而隐伏溶洞则采用清爆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在清爆换填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将洞体覆盖层清除干净并进行检查,确定覆盖层全部清除后,再对洞体顶板进行爆破,爆破期间应清除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并做好相关安全措施,爆破结束后,组织施工人员将爆破现场的顶板破碎物、洞体内充填物清除干净,之后分层回填块碎石并进行强夯,本次强夯施工采用3000kN·m 级的单击夯击能量进行。另外,对于埋藏较浅(2<H≤8m)的洞体,由于在爆破时比较容易坍塌,不适合采用清爆换填法,而是要先查明顶板厚度、洞体高度、洞径以及充填物等具体情况,之后再据此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例如对未充填或半充填类型的洞体,应采用地面搅拌后高压灌注低标号混凝土处理方法;而对充填类型的洞体,则应采用垫层强夯法(3000kN·m 级单击夯击能量)进行处理。

2.6 地基排水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性能,本次工程还对各区域地基进行了排水处理,具体方法是在原地基下方布置排水盲沟,并根据各处地基原有水系情况建立盲沟排水系统。盲沟施工前需要先根据施工测量结果编制详细施工方案,将盲沟平面位置、控制点高程、断面尺寸、盲沟做法、接入点做法、保护措施等细节确定下来,本工程中盲沟共分为主盲沟、次盲沟和支盲沟三部分,尺寸要求分别为2m×2m、1.5m×1.5m、1m×1m,开挖时侧壁坡度设计要求为1:0.5。盲沟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粒径在3~20cm 之间的块碎石或卵石充填,含泥量应≤5%,并用无纺土工织物包裹作为反滤层,对于排水量较大的区域,还要在盲沟内部设置预制Ⅲ级钢筋C30 混凝土涵管,涵管上下各铺设150mm 碎石保护层。

3 结束语

山区机场的全石料高填方地基施工情况十分复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各区域地基的具体情况,对强夯法、清淤换填法、地基排水施工等各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够保证地基处理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滑行道盲沟夯法
机场机动区滑行道运行方案设计及仿真评估
公路隧道纵向排水盲沟施工技术分析
导渗盲沟施工技术在蒙洼蓄洪区堤防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地下建筑物的盲沟排水抗浮设计与施工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研究
绕行滑行道的设置对机场运行的影响分析
——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例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航空器场面滑行路径优化研究
飞机利用快速出口滑行道起飞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