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雅韵寒香见
——论“寒香壶”的工艺特征与艺术价值
2020-05-19曾杰
曾 杰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其外在的典雅敦厚与内涵的深远多样为特征,其中尤以紫砂壶最为独特,它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包含着茶道文化的精神气质,指向中国人内敛温和的个性。紫砂壶从原料的开采到壶的制作及装饰有着十分复杂的工艺流程,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中国技艺之精湛融汇于壶中,如今的紫砂壶已经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而独立存在,足见其魅力与价值。
每件紫砂壶都有着自己的立意与主题,从而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此壶以梅花为主题,梅花于隆冬时节开放且气味芬芳,因此得名于“寒香”。除此之外,手工艺人运用了捏塑、雕刻等技艺将梅花、梅枝图案装饰于壶上,不仅为此壶增添了工艺水准而且使主题更加鲜明。
首先看壶身,即壶的主体部分。此壶以经典的圆器造型为基础,与传统的圆珠壶或西施乳较为相似。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均匀饱满,线条富有变化而又柔软,因此此壶肩部短促,较为收敛,随着线条的流动则自成慵懒柔美的弧线,形成饱满圆润的壶腹,两侧线条自然汇聚完成圆器造型,底部设有圈底,以托起壶身,由此使壶身更为稳定,便于放置。圆器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也是十分复杂的。手工艺人要运用木搭子将泥片拍打成薄厚均等的泥片,再用泥片围成壶身,之后通过捏制以及反复拍打塑形,这一过程不仅要考虑比例结构的均衡,还要考虑烧制后的收缩率,这就对手工艺人的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接下来,手工艺人要运用泥片制成壶的其他部分。壶嘴为一弯嘴造型,手工艺人要运用一种通嘴尖刀插入毛胚嘴中心来回滚动形成壶嘴,并根据壶身比例决定壶嘴大小,再用手指塑造出其弧度,以便出水顺利。壶把手为耳状环形,手工艺人将泥段弯曲成形,根据壶的容积决定把手大小、粗细。手工艺人将弧形虚片修整为圆形壶盖,运用泥段搓制捏塑成桥形壶钮,并将二者结合为一体。之后就是制作紫砂壶十分重要的一个流程,手工艺人要将各部分与壶体进行连接,既要保证稳固性与坚固性,还要保证在烧制后连接处不能出现裂缝,以此标准来评判此壶,我们可以看出此件紫砂壶各个部分宛若一体丝毫不减接缝,达到了紫砂壶基本的艺术标准。
最后我们再来看此件紫砂壶装饰,这也是此件紫砂壶艺术主题的表现方式。在此壶壶嘴、壶把手、壶面以及壶盖壶钮处均有梅花梅枝装饰,所运用的是捏塑技法。捏塑装饰源于瓷器中的堆塑装饰,同时借鉴了玉器、石雕的韵味雅致以及竹刻、木雕至细腻真实,由此可以看出,捏塑也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手法,它为紫砂壶增添的不仅是艺术个性,更是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沟通并融。
装饰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首先是壶嘴、壶钮与把手上的枝节点缀,手工艺人将这三部分变为梅花树枝,捏塑出枝节纹理,将梅枝的肌理特征体现出来。其次则是壶面与壶盖处的梅花装饰,手工艺人首先要捏塑出梅花的大致形状,再进行精雕细刻,力求真实。因此梅花是形态各异,生机盎然。尤其是壶面处的梅花达到了以静衬动的美术风格,似是梅花在不断生长,为原本沉静的紫砂壶增添了自然魅力与灵动气息。捏塑技法不仅能够较为真实的还原梅花形貌,更能增加壶的结构感,不仅有独特的视觉享受,在使用时更能有不错的手感。
梅花元素的加入也使得此壶拥有了独特艺术价值。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坚毅不屈,高洁脱俗的象征,以梅花为主题表现出手工艺人对这种精神文化的认同,同时将中华民族之精神气质展现出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寒香”所隐含的便是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之气节。这样此件紫砂壶就有了深厚的内涵文化作为支撑,这不仅可以为中国人所认同,也满足了世界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想象,为此件紫砂壶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此件紫砂壶外表红润细腻,光泽柔和,砂质纹理清晰,有自然美,这是红泥的功劳。而由于红泥的珍贵性,对于手工艺人的技艺就有更高的要求。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此壶虽较为简约传统,但每一部分的制作都有着十分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运用诸多不同的工具来加以成型,手工艺人要对紫砂壶技艺有着极好的掌握,才能烧制出如此精致的作品。在其装饰上,我们还能看出紫砂壶艺术对于传统绘画、雕刻等技艺的借鉴,从而使自身不断丰富起来。这也提醒我们,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取其他艺术形式之所长,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 语
本文通过对此件紫砂壶立意、造型、装饰以及相关工艺技法的分析说明,对其工艺特征与艺术价值有了基本的了解,进而解析了此壶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完成了对此壶由表及里,内外兼顾的较为全面的艺术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此件“寒香壶”,对于分析其他紫砂壶艺术作品也是一种方法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