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景德镇柴窑与仿古瓷的关系影响
2020-05-19顾苏祁
顾苏祁
伴随着陶瓷成型工艺与烧制工艺的变革,我们在探究现代陶瓷与古陶瓷内在关联与差异化的时候,总会不断的联想到柴窑、电窑、煤气窑等不同的烧制工具的改变,究竟是烧制工具的变革改变了陶瓷的内在属性,还是陶瓷原料的本质化差异不再适应了原有的烧制工具与技术?这是我想探究并与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因为无论是现在陶都宜兴的紫砂壶的柴烧工艺的变革还是现代景德镇仿古瓷的柴窑留存问题与现状,都在引发着一个陶瓷人对未来整个陶瓷行业的自问与担忧。
一、仿古瓷、柴窑的定义
仿古瓷。一般定义为是后面的朝代仿照前朝的名家名作的陶瓷作品。无论是按照陶瓷的器形仿制,还是根据其装饰釉色仿制,也或者是根据其纹饰进行仿制的陶瓷类器物。这种“仿古”的方式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宫廷,不管是在宋元明清时期,还是到现代,“仿古”之气,蔚然成风,也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官仿”的身份,也有“民仿”的成分,主要还是原有古陶瓷作品的珍贵性吸引了众多不能以实价收藏古陶瓷爱好者的参与。
柴窑。柴窑的定义千万不要与五代十国的周世宗柴荣的“御窑”相混淆,“柴窑”在这里我所要见到的就是在景德镇之前常提及的以松木为主烧制陶瓷器的窑,称之为“柴窑”。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凡事利用薪柴为原料进行烧制的陶瓷器物都可以称之为“柴烧窑”烧制,简称为“柴窑”,尤其是在景德镇明清时期特别多。近几年来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柴烧产生的烟雾与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部分柴窑已经关闭,仅存的柴窑要在在不断上升的木柴原料价格上望而却步。
二、仿古瓷柴窑内在关系
既然我们谈到仿古瓷,不仅是在陶瓷器物的造型上仿古、釉色上仿古、胎质上仿古,其实最重要的仿古是要有古陶瓷的感觉,这种感觉最重要的就是烧成的“成色”,更应该仿古,此时就需要我们景德镇陶瓷人一直追求的“烧成气氛”,其实与宜兴紫砂“还原烧”或者“捂灰”工艺一样,需要一种“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是最终决定陶瓷成品是否“烧到位”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情况下陶瓷的烧成过程中不管事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或者是真正找不到“烧不到位”的因素,大家基本上归结为“烧成气氛”没达到,造成仿古瓷“不到位”的原因。
因此我们说“烧成气氛”是仿古瓷最终能否达到“古陶瓷”的基本条件,但是究竟什么是“烧成气氛”呢?
“烧成气氛”,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古代烧制瓷器的过程中,窑内不仅装有木柴、陶瓷生胚、胚体上的釉水、还有陶瓷本身内在的构成,综合在一起,在烧制的过程中窑内受温度的影响会发生很多的变化,温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最终陶瓷器烧成的成品质地、釉色、或者装饰有其他图案颜色的正常表现,这种氛围我们称之为“烧成气氛”。我在宜兴走访紫砂陶的柴烧时发现,有些手艺人烧制柴窑的时候因为紫砂瓮、罐、坛之类的烧制时会形成“雾化”的氛围,也就是表面的釉水受高温发生了“雾化现象”,使得周边烧制的其他非上釉紫砂陶附着上了“釉水”,这也是宜兴紫砂明代李茂林改变了紫砂壶烧成的技艺,他认为“混搭”在一起使得“柴窑”内的紫砂壶有了落灰、飞釉、窑变等不可捉摸的变化,烧成的“紫砂壶”不是很“干净”,所以我觉得这跟我们谈到的景德镇“柴窑”烧制陶瓷形成的“烧制气氛”一个原理。
三、柴窑对仿古瓷的影响
“柴窑”烧制陶瓷,作为最古老的烧成方式,无论是宋元明清,还是民国至今,其实更多的是借助“土”与“火”的结合,并依靠烧窑师傅的经验,完成的陶瓷艺术品的最后一个步骤,我们称之为“土与火的艺术”,这种烧成方式对现代“仿古瓷”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我们前面讲到,“柴窑”对于现代文明进程来讲,有些时候不符合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但是“柴窑”烧制的陶瓷毕竟带有时代的特征。宋元明清,尽管陶瓷的质地、品相、釉色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保留了“柴窑”烧成的“韵味”,而现代陶瓷烧成,一方面受到“柴窑”烧制的木柴原料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仿古瓷”的制坯、釉色、工艺的差异,影响了“仿古瓷”的“到位性”。配方变了、“柴窑”烧制的性质变了、时代要求的艺术审美变了,所以追求“仿古瓷”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真正是否能延续更长时间,还需要大家更多的探索与发现。但是我想通过对古陶瓷“釉水”、颜料、胎体的研究,无论是否是在“柴窑”的氛围中烧制,都能达到“古陶瓷”的艺术感觉。
因此,“柴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决定“仿古瓷”烧制“到位”的因素,但我相信有一天会有更新的烧制工艺的出现。
四、现代陶艺对话仿古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对于陶瓷文化艺术的热爱已然有了更多的受众群体,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玩陈设,也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古陶瓷”与“仿古瓷”,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我觉的更应该有现代陶艺的“仿古气息”。虽然这个话题有点矛盾,既然是“现代陶艺”,为什么又有“仿古气息”。我们常说传承与创新,没有离开创新的传承,也不能没有传承的创新,相互之间一定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现代审美与艺术气息相结合的陶瓷艺术作品,很多“古陶瓷”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情趣,而且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同样也能激发大家对于文化自信的使命感。
如何让“现代陶瓷”有点“仿古瓷”的“范”,是现代我们陶艺人的一种向往。我们不见的都是西方的雕塑,也不见得都是东方魅力的亭台楼阁,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在现代陶艺的进程中,融合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找到这个“点”,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可以是陈设,可以是茶室、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办公室,让“现代陶艺”与“仿古瓷”融合,不断的催发出属于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古今之变 ”。
总之,时代的变革,环境的影响,促使任何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说明原有的方式不对不好,而是说明任何一种古老的存在方式,必须要有新的创作思路,融合到属于现时代的艺术审美与要求,所谓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就是在表达文化艺术创作要从生活中到到生活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景德镇“柴窑”的兴衰关系到“古陶瓷”与“仿古陶瓷”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也是千百年来陶瓷文化艺术本源上的一个重要点,我们说没有脱离本体的艺术创作,都会有生命。“仿古瓷”的本体就是“火与土”的艺术,“柴窑”就是“火”的本体,“土”就是陶瓷的“身形”,两者的结合就如“凤凰涅槃”,有了特定的“烧成气氛”与“烧制氛围”,无论是古陶瓷还是“仿古陶瓷”都是一种千百年来窑火的薪火相传与生生不息的脉络传承,而现代再去追求“柴窑”的艺术感觉,就像我们写诗词一样,不符合此时此景、不符合语言环境、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多少会失去原有的“味道”,也会使得创作或者烧制的作品烧不“到位”,虽然多少会有些遗憾,毕竟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