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圆到方的变化
——浅谈紫砂壶“六方秦权”的制作感悟

2020-05-19储栋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壶体方器秤砣

储栋平

紫砂艺术传承数百年,在这期间可谓名家辈出,一些经典的作品纷纷在历史上铭刻下自身的痕迹,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万态的紫砂艺苑。学习和喜爱紫砂的人都知道,有很多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壶式经久不衰,成为了无数后来者不断学习、揣摩的对象。很多艺人都尝试解析出其中的规律,掌握紫砂艺术的奥秘,这当中不乏能够推陈出新者,但更多的人则通过自身的理解以及本身的情感来加以衍生变化,让同一种壶式也变得丰富多彩,作品“六方秦权”壶的制作就是这样一次尝试,紧扣了紫砂制作中永恒不变的方圆之变,将原本的圆器转变成了一件标准的方器。

秦权壶这一造型原本是以古代秤砣作为原型的一件相当经典的紫砂传承,在历史上不乏有名家能手尝试创作,这些作品虽然都遵循同样的壶式,却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其中的共通点,那就是所有风格的变化都是居于对原始题材的一种衍生,而非是过去作品的复制或是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创作者实际上并不是在做同一把壶,而是在各自阐述自身对古代“秤砣”这一形象与紫砂壶结构相结合所获得的理解。所以作品“六方秦权”也需要以此为基础来讲求其中的变化。

作品“六方秦权”在制作的时候,首先遵循传统方器制作的打泥片、裁泥片、镶身筒的制作方法,壶体由一块块独立的泥片用脂泥镶接而成,原本秦权的壶面光润凝练,并从壶底向壶钮集中,看起来是圆润的,也是连贯的。方器本身的形体特点当然是与圆相冲突的,但在视觉上可能更加的“光”,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质地坚硬的感觉,我们可以理解成“秤砣”的不同形状,但给人的质感依旧是一样的,所以虽然是镶身筒制作,但壶面的线条不可以是方形几何中的直上直下,要同原本的“圆”壶面一样,是一根微微向外膨胀的曲线,这一般可以通过泥片两面的拍打次数来制作,壶壁的内外采用不同的拍打次数,多的在外、少的在内,当坯体放置一段时间后,泥片就会本身的内部气孔结构所产生的压力产生一定的膨胀效应,而这是构成壶面具有张力的重要元素,之后无论采用明针牛角都仅仅只是修正以及对包浆肌理的进一步优化,线条的张力需要在泥片制作这一环节一步完成,这样的成器才会显得更为饱满,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把壶另外一个制作难点在于口盖的处理,秦权壶式原本采用截盖,这在外形来看显得凝练如一,也让壶面的曲线更为顺畅的凝聚到壶钮,但在“六方秦权”的制作上却并不能延续这种制作,而是需要加以渐进的处理,将壶口增高一层,让壶面的棱线代替原本柔韧的曲线给壶盖形成一种强烈的支撑感,让线条成为支撑轮廓的主角,并将壶盖依照壶面六棱来进行制作,上下连续,同时壶钮的基座则采用壶口相同的垫高做法,使方中见骨,并且骨肉分明,壶钮在壶盖上的镶接部位也就指引了壶流与壶把的镶接部位,分别居于前后棱线之中,将整个壶体平均的分成左右两份,倘若镶接完成以后流、把、钮可以贯通如一,那么就证明之前壶体以及壶盖的制作时工艺严谨的,否则就是在裁切、镶接的时候就出现了差错,可以说是在茶壶制作中段的时候检验自身工艺的时刻。倘若这一步骤制作完成以后没有问题,那么后续就仅仅只是细节局部的补充了,因为这你的轮廓已经形成,壶底不过是顺势而为。

结语:总体而言,将圆器转变成方器是一种工艺技法的转变,但却并非是造型构筑的转变,作品“六方秦权”的六面六棱结构贯彻的之所以彻底,在于对于原本形体主题的理解,而非过去壶式的理解,是一种基于创作主题的重新创作,而非是在圆形紫砂壶上加以修改、变化,这就增添了自身创作的自由度,符合当下时代的造型美术风格,产生更多具有当前时代的审美元素。

猜你喜欢

壶体方器秤砣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把秤砣送给小侄女
把秤砣送给小侄女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养生壶 你了解吗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石秤砣摆摊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