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寒地住区空间环境适老性研究★

2020-05-19张梓萱梁英辉李美琦

山西建筑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住区寒地老年人

张梓萱 穆 丹 梁英辉 刘 春 李美琦 刘 莹 刘 晶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言

基于我国国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无法忽视的主要问题。我国将60岁以上公民定义为老年人,约占人口总量的26%[1]。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于老龄化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使老年人拥有健康舒适、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核心。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养老模式逐渐走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从家庭安装紧急呼救铃,到“互联网+”的模式解决医疗护理的系列问题,我国适老性研究逐渐走向正轨并不断进步发展[2]。

而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对老龄化背景下住区空间环境的适老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贾敏等[3]指出我国在养老设施的环境建设质量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建筑及外部空间环境的“适老化”方面有待加强。根据目前我国发展现状,建设经验缺乏、理念不够新颖、未形成完整的适老化建设体系等多种原因抑制了我国适老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有大量养老设施未能做到“适老化”。而针对寒地这一特别属性的地区,适老化建设进程更加缓慢。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寒地住区空间环境适老性设计的基本状况,总结现存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1 老年人心理、生理及行为变化与住区关联性

1.1 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步入退休行列,家庭事务的处理成为生活的主基调。社会角色的转变使老年人心理活动产生变化。生活状态的突然改变使许多老年人一时无法接受,从周而复始的忙碌生活到无所事事,内心会产生焦虑与不安,自我认同感降低,甚至于否定自我价值。性格也易发生改变。人际交往圈子缩小,社会活动参与率降低,严重者甚至与社会脱节。心理认知能力的降低极易使人产生衰老感、孤独感、失落感,更加的依赖他人[4]。俗话常将老年人称作“老小孩”,步入老年后,一方面常会认为自己变老了,不如年轻时身强力壮,做很多事情时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不安,担心自己成为家人包袱,产生失败感。另一方面由于自己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事情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变得更加依赖家人。这时家人的关心与陪伴变得至关重要。

1.2 生理特征

大脑和身体机能衰弱,导致大脑功能发生改变,整个大脑的调控能力降低。感官能力衰退,如听觉降低,患有耳鸣耳背;视觉下降,无法直接读书看报,常需借助老花镜;味觉减弱,味蕾萎缩,食不知味;嗅觉下降,对于气味分辨不明晰;触觉感知力降低,对冷热按压反应缓慢[5];平衡能力减弱,常常肢体不协调,灵活度低,容易摔跤、打颤;反应力下降,思维易混乱,难于连贯的思考,易于固执己见,常爱钻牛角尖;记忆力衰退,常常忘记自己要做什么,或将物品摆放在何处,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能力降低,口齿不清晰,表达内容混乱;免疫力降低,变得体弱多病,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1.3 行为特征

伴随职业活动的退出,家庭生活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基调。主要接触人群多为亲朋邻里。不太讲究穿着,放松了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和管理。行为缓慢,行为拖沓。走路喜欢背手或两臂僵硬,走路摆动幅度小,身体佝偻,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保健养生,注重生活饮食起居规律,习惯早睡早起。更愿意种花养草,与老朋友散步聊天。行为举止变得像小孩子,容易变得情绪化。对新鲜事物的激情减弱,不愿意接受或接触新颖事物。对事物的关注面变得固定狭小,缺少面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个人闲暇时间增多,老年人拥有充分的时间培养自身兴趣爱好。为规避内心产生的孤独感,开始增强与家人、邻里的沟通与联系,趋向于人多热闹的氛围与环境。

1.4 关联性

步入老年后,心理变化、生理变化、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老年人活动内容少,空间范围小。部分老年人对于养老院抱有抵触心理,在原家庭中会获得更强烈的归属感,更容易接受的则是原居养老的模式。基于就近、聚堆等心理因素,基本生活活动区域逐步趋于家庭及周围领域即住区。活动场所和交往对象变得单一,具有固定性。据调查,老年人日常出行以散步闲聊、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主。具有出行频次高,停留时间短的特点。住区空间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因此,住区空间环境的适老性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2 寒地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2.1 寒地城市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刻不容缓。寒地城市被定义为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8 ℃以下的地区,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6]。据表1数据显示,除内蒙古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地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均超全国2个百分点以上。

表1 寒地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据表

2.2 寒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寒地多为四季分明,四季之中冬季对于老年人的威胁性最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三高”等基础性疾病。冬季严寒,对人的血管产生影响,患脑溢血与心梗的几率大大增加。寒冷冬天的低气温、高气压等原因容易引起空气污染物的聚集,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2.3 寒地对情绪的影响

寒冷的天气也会对人内心感受造成一定影响。少数人则会患有冬季抑郁症,即进入冬季,情绪受到气候影响变得焦虑、易怒、感到疲惫、精力减弱、无法集中注意力等情况,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2.4 寒地对外出活动的影响

基于寒地这一特定区域,受气候条件影响,冬季积雪覆盖,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相对减小。活动时间、活动区域、活动方式受到限制。冬季寒冷,衣着厚重,出门的便捷程度受到影响,对于老年人出行频率高的特点存在不利条件。同时降雪导致的路面结冰、变滑,使得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不安全因素也有所增加。

3 寒地住区空间环境现状

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针对社区适老性服务设施的统一要求,笔者通过社区走访及调查问卷等结果显示,超过六成老年人会选择距家较远的公园进行娱乐项目或锻炼身体,原因是目前居住区并没有相对完善的适老性设施。更多设施的受众者为儿童或是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供人休憩的桌椅高度尺寸不利于老年人坐下和起身。住区空间环境服务设施的服务面具有局限性,对于老年人没有针对性。社区内部缺少老年福利中心,大部分社区建设棋牌室、歌舞室供老年人使用,但是娱乐方式受限。更多老年人愿意到室外感受阳光、放松心情,唱歌下棋、锻炼身体,或与左邻右舍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攀谈交流。而户外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区域,缺少无障碍道路,或数量较少,坡道坡度过高。居住区内缺少停车场地,机动车停靠占用通行道路,不利于轮椅通行。照明设施数量不足或灯光较暗,无法满足夜间安全通行。居住区内植物配置过于单调,色彩单一。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通过对中南社区1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主要有7种(见图1),包括太极拳、球类运动、棋牌游戏、休息闲聊、观赏散步、健身及广场舞。其中37%的老年人主要户外活动为广场舞,活动人群多为60岁~70岁女性。然而社区内并没有为广场舞提供专用场地,现活动场地为综合场地,极易引起互相占用的问题。33%的老年人主要户外活动为通过借助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但运动器材多为钢材,到了冬季十分冰冷,导致冬季健身器材使用率大大降低。寒地冬季降雪导致部分公共设施闲置,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被积雪覆盖。活动广场多采用大理石砖面,防滑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

4 改进措施

4.1 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关于住区适老性设计的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各地温度、气候、地理位置、地势特征等多种限制条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这是保证我国适老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不仅要把关注点放在老年人的日常物质需求当中,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这是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

4.2 道路交通

依据道路规划原则,严谨布置居住区交通道路,明确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功能划分,使居民出行安全舒适。社区内应区分人行道、车行道、非机动车道、游憩小路等。做到人车分流,保证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影响。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游憩小路等不宜过窄,需保证轮椅的正常通行。

4.3 无障碍设施

增加社区内无障碍通道,道路坡度应不高于5%。楼梯台阶设计不宜过高,需在旁侧安装无障碍扶手。社区内增设盲道,于主要出入口增挂无障碍标识。

4.4 公共服务设施

车行道路、人行道路、道路转角及主要出入口处应合理安排照明设施。地面铺装多采用防滑材料,适当设置椅子靠背扶手,便于老年人起身。考虑到一些材质到了冬季变得冰冷,靠背扶手最宜采用木头材质。对休憩的公共设施如桌椅、顶棚,既能遮荫避阳又可减少积雪覆盖。减少冬季使用率低的公共设施,如喷水池。建筑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增强老年人内心的温暖及安全感。

4.5 周边绿化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植物栽植在人行道路两侧和主要活动场所,起到净化空气,改善心情的作用。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可适当选用一些观枝灌木,成为冬季素裹银妆中的一抹生机和亮色,使人耳目一新,身心俱愉。

4.6 特色活动

针对广场舞活动人群,为避免场地拥挤,需单独设置小广场。充分利用寒地特征和独有的冰雪资源,制作雪雕、冰雕、冰灯等观赏景观,也可增加冰上运动,如滑冰、抽冰噶等。开展冰雪特色活动,如堆雪人、观雪景。

5 结语

21世纪城市化进程日趋显著、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国情决定了住区老年空间的适老性设计问题艰巨复杂,涉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安全和谐等多个方面,因此住区空间环境的适老性设计任重而道远。帮扶老年群体,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政策的制定,还需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默契配合。无论是从完善基础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倾斜,还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再到具体的医疗、社保、服务设施的落实,都是为了适老化而努力。设计出科学化、舒适化、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居住环境是创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这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又是对人性敬仰的表达,不仅让老年人身心喜悦,又使其在住区环境中“老有所依”。不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住区空间环境的适老性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晚年生活的有序进行,也为我国城市住区适老性设计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住区寒地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