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仁寿旧城区公共空间形态分析
2020-05-19安家欣
安 家 欣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1 概述
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生活的主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布局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肌理和结构,本文意欲尝试从空间句法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轴线法测量城市公共空间的集成度和连接度,反映人群活力指标,以及通过凸空间法建立视域分析,以眉山市仁寿县城旧区为例,探讨其公共空间的主要形态。
2 研究方法
基于Bill Hillier于1970年提出的空间句法理论,在拓扑几何的基础上,对空间整体和局部的集成度、连接度、视域范围等进行测量。
2.1 轴线分析法
“面对复杂的聚落三维线性道路空间系统时,可通过建立轴线模型抽象出一维线性空间,并以此来清楚地表达该空间系统的拓扑关系[1]。”基于整个城市旧区的公共空间系统,采用了两种轴线分析方法,即为连接度分析法和集成度分析法。
2.2 视域分析法
文章所采用的视域分析法包括视域联系和可视化聚类系数表达,视域联系反映出单位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程度;可视化聚类系数描述街道空间的能见度和布局结构,表示从一点到其他位置的低视觉深度。
3 仁寿县城市旧区概述及主要空间形态特征
3.1 区域概述
眉山市仁寿县城市旧区是一个传统居住风貌区,作为老仁寿县城的商贸娱乐中心,是具有金融娱乐、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发展区,是一个以疏解旧城片区人口、置换建设用地、降低建筑密度、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环境质量为主导的综合片区,未来将逐步地形成生态型的综合发展区。城市旧区主要的公共空间分布在城市核心干道如嘉南路、陵州路多段、中心建设路、仁寿大道、金马路段和书院路等及其周边,形成了奎星阁公园、天梯公园及体育馆前文化广场等较为集聚的公共空间。
3.2 线性特征分析
3.2.1连接值分析
通过depth map中的轴线连接值分析法(如图1所示)可以得知仁寿城市旧区公共空间的线性形态特征,由depth map中显示的结果可知,内部中心轴线——道路等级较高的嘉南路、陵州路三段、中心建设路和书院路等及其周边的公共空间是连接值较高的路段,这几条道路在软件中呈现出的连接值由高到低分别为39,36和32。此类道路和周边的公共空间往往与四周联系较为紧密,有非常强的空间渗透性,也正好位于整个仁寿县旧城中部。而仁寿大道、金马路等路段空间的渗透性一般,其连接值为13~19,而其余的周边道路及公共空间的渗透性较差的状况,连接值均在个位数。可见整个仁寿县城市旧区所覆盖的面积虽然较大,但区域中连接度高的空间较少,除了主要的中心主干道外,城中有很多以次级道路为载体形成的内向型公共空间。
3.2.2集成度分析
由集成度分析结果看出仁寿县城市旧区以城中心为公共性和可达性最高的城市中心十字形区域向周围分散,且城市中空间可达性高的区域和可达性较差的区域之间没有灵活过渡,与一般城市相比较有更多通达性较差、仅服务于某一小片区的路段及内向型空间,片区组团感弱,没有形成大片联通使用的公共空间。
可见该城市旧区在建设路一段、陵州路、仁寿大道、书院路(包含旧天梯)、广场街及金马路等路段空间可达性最好,软件结果显示,城市中心区域集成度达到最高值2.18,周边的嘉南路、陵州路和书院路等集成度为1.8~1.9,外部的小路集成度仅为1左右,集成度低。这些集成度高的路段作为核心,人流趋势较强,是整个城市旧区人流途径与流通最强的路段,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些路段周边公共空间利用率较低,街心花园等区域仅仅提供观赏作用,并没有形成可供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空间。造成了公共空间缺乏和利用率低下的现状。
由线性分析可以得知,仁寿县城市旧区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为以中心十字交叉干道为核心的高可达性、渗透性交互空间加上通达性弱、私密性强,结构错综复杂的内向型巷道空间,区域中公共空间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到位,道路主次结构不明晰。
3.3 空间特征分析
3.3.1视域联系
由视域联系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仁寿县旧城区的公共空间节点共三处有较强地视线渗透度,分别为迎宾大道和陵州路三段交汇形成的公共空间,嘉南大道周边公共区域及奎星阁西侧区域,其中城市旧区的东南部分有较多视域联系较强的空间。而其余线性集成度较好的空间均不具备较好的视觉效果,颜色晦暗,表达出区域缺乏可获得良好视线的地段,亦从侧面表达了其缺乏开放公共空间节点的特性。
3.3.2可视化聚类系数分析
从仁寿县城市旧区整体的可视化聚类系数(如图3所示)可以得知,在主要道路沿线、主要大型公共空间中,即有聚类系数较高的区域出现,但主要的聚类系数峰值依旧出现在迎宾大道和陵州路三段交汇形成的公共空间、嘉南路二段相连的公共广场、奎星阁西侧,以及贯穿整个城区的建设路段,这些区域在图中呈现高亮,其他区域大多数色彩晦暗,可视度系数整体偏低,可见除了主要道路外的区域缺少具有高可视化聚类系数的优质公共空间。
4 现状公共空间主要形态分析
在经过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和实地勘探调研之后,可以得出仁寿县城市旧区现状的公共空间形态主要有四种。主要为自发形成的交汇空间、原有的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后期修建的大型公共空间和内部扩散巷道空间。
4.1 自发形成的交汇空间
在仁寿县城市旧区占据较多数量的公共空间,这类空间主要为巷道交叉枢纽节点,其本质作用为周边的街道提供人行和车行的流线延续与枢纽区域交通,是作为连接与转换的节点功能设置。这类公共空间的特点为多不能为行人逗留的公共设施,空间多没有明确的边界,封闭性差,提供作为公共空间的同时作为交通枢纽,大多数形状狭长,不具有独立形成的公共空间。
4.2 原有的历史文化公共空间
原有的历史文化公共空间以奎星阁历史文化公园为主要代表,其主要包括了作为主体公共空间的大型公园以及周边相关的历史街区。但区域内文化公园建设时间较长,公共空间有一定的公共建筑但设施陈旧,功能不齐全。构成了城市旧区主要的开敞与半开敞公共空间,大多数居民的休闲活动在大型公共空间内部进行,成为了区域中集成度、连接度和可视度较高的区域。周边街道有自发形成的迹象,主要表现为业态混杂、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不明显、公共空间缺乏等,大多数成为了转换结构的巷道与交通性街道。
4.3 后期修建的大型公共空间
此类公共空间以街心花园、体育馆前文化广场为代表。往往是旧城区中集成度、连接度和可视性最高的区域。大多数为大型的开敞及半开敞空间,是当地市民最主要进行休闲活动的区域,以圆形及方形广场为主要形式,大多数配有相应的公共建筑,广场中点缀部分小品,但分布斑块不均、可达性较差、服务范围不足、设施陈旧与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同时存在街心花园此类市民无法进入进行活动的摆设型公共空间。
5 结语
仁寿县城市旧区现状所具有的公共空间形态结构以主要核心区域的高可视性、连接度与聚集度为主,以其他低数值周边巷道空间为辅,形成了中心高度聚集人群而周边私密性强、形态结构复杂的公共空间体系。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类型包括了自发形成的交汇空间、原有的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后期修建的大型公共空间和内部扩散巷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