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2020-05-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终末期维持性肾病

(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非常重要的一项替代疗法之一[1,2]。血液透析是指通过相关的仪器及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导出体外,将血液中的某些代谢废物及有毒物质清除,并将净化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的过程[3,4]。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透析,经济负担重,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因此为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5,6]。本研究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的42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均知情同意,均为太原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收治,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1例,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预估生存期>1年者;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制定的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具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中途退出/转院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建立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组,以透析中心护士长为组长,由透析医师和透析护士组成,以有经验的透析医师为主要成员。参照医院透析护理路径中的护理内容及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质量指标与标准、单次血液透析充分性不达标的建议、体液、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的指标与标准、《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中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指标KTV及其计算与血液样本采集的规定等内容,制定透析患者需要控制和监护的各项指标和对应的操作标准规程,相应的标准程序可以使患者在动态环境中保持各项指标的平衡和稳定,保证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满足控制范围。对所有实施透析护理的护士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每个护士在执行维护控制护理计划的内容时,都要做详细的记录。超过控制标准的指标应及时反馈给透析医师,并协助医师采取应对措施。每周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总结维持控制护理计划的实施、常见问题及对策。必要时,对维持控制护理计划的内容进行变更,以保证维持控制护理计划的正确性和可执行性。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血液透析环境,向患者介绍有关血液透析的知识,使患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减少恐惧、焦虑等情绪。对于存在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选择性的告知透析效果,注重鼓励和安慰,使用温暖的语言逐步稳定患者的情绪。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从而增强治疗信心,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以病情控制情况良好的患者作为榜样,激励其他患者,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提高穿刺成功率,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研究对象心理弹性情况[4],该量表分为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满分为100分,心理弹性水平与得分呈正比。记录患者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并评价护理效果。HAMA满分56分, 分界值为14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HAMD总分>24为严重抑郁,17~24肯定有抑郁。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该量表包括4个指标,总分值100分,最终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分

注:1)与护理前比较,P<0.05;2)与护理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注:1)与护理前比较,P<0.05;2)与护理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注:1)与护理前比较,P<0.05;2)与护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受到血透并发症、疾病的长期折磨和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对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人体机体免疫力削弱[5,6]。因此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维持行控制护理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在CD-RISC评分中坚韧、自强、乐观项目上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在护理2个月后的HAMA、HAMD评分上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量表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控制论是一种进行持续改进以更好地维持这种平衡关系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很多复杂生产过程、生命科学领域得到较多尝试,是控制论的延伸。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维持肾脏系统、循环系统的相对稳定,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能提高透析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围绕既定的稳定标准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从理论上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中,维持性控制护理策略能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因各项指标波动造成的相关器官、功能的障碍。再结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维持性控制护理及心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终末期维持性肾病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