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ACI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干预效果

2020-05-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友时效性偏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通常是脑部动脉因血栓、粥样硬化或异常物体(固体、气体等)造成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引起的[1]。ACI后遗症较多,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部分患者的偏瘫等症状即便通过常规早期康复训练,通常也难以改善。时效性激励护理是当患者的症状改善或行为进步时,及时鼓励患者,在一定限度内激发患者往更好方向发展。本研究将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以提高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ACI患者为受试对象,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患者59例纳入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就诊患者67例纳入研究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等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ACI者;首次发病且时间≤48 h;入院时有不同程度偏瘫;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代谢功能异常或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肢体残疾或关节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或不能遵从医嘱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状态,预防患者出现痔疮、泌尿感染、肺炎等症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传。研究组患者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2.1 医护人员激励护理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翻身、转移、步行等训练,鼓励患者尝试进行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小目标,在患者达到目标后,进行下一个目标,激励患者朝更好的方向努力。

1.2.2 家属激励护理 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培训,采用口头教育、分发宣传单和健康手册、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等形式输出教育知识,帮助家属了解患者身心情况,以满足患者期盼为出发点鼓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其锻炼中的微小进步予以肯定、支持和表扬;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渐减少帮助,鼓励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适时进行鼓励。

1.2.3 病友激励护理 征集ACI瘫痪患者恢复良好的病友作为志愿者,护理人员主持举办病友交流会,鼓励恢复良好的病友分享经验与心得,作为榜样和实例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刺激;鼓励患者与同期住院患者积极交流,交换自身感受等,共同鼓励,共同进步。

1.3 评估标准

1.3.1 运动能力 两组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MS量表)[3]作为运动能力评估依据。记录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数据。量表分为两部分,上肢总记66分,下肢总记3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3.2 自我管理行为评估 两组均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4]作为自我管理行为评估依据。记录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数据。量表总分126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3 干预效果评估 两组均采用瘫痪康复评定手册[5]作为干预效果评估依据。于护理2个月后测评。手册分为3部分,显效:可自己行走,日常生活技能可自己完成;有效:行走及日常生活技能需要他人帮助完成;无效:无法自己行走,日常生活技能完全依赖他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运动能力(FMMS量表)、自我管理行为(FIM量表)分值;记录护理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瘫痪康复评定手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效果比较

对照组护理前FIM得分(53.6±12.4)分,护理后(79.1±10.2)分;观察组护理前FIM得分(53.3±12.3)分,护理后(98.2±8.6)分。与护理前相比,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FIM得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对照组=17.91,t观察组=34.10,t组间=11.36,P均<0.05)。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有效率84.75%;对照组显效 35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有效率95.5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ACI患者发病48h内进行早期康复,可有效缓解残疾程度;给予患者早期肢体、行为锻炼,有利于患者重新掌握日常生活能力。时效性激励护理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制定更完善的激励护理模式,利用激励在一定时间限度内的有效性,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和锻炼,从自身出发,增加恢复机会。此外,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指导患者家属及病友志愿者采用合适语言、恰当方式对患者进行激励,调动其锻炼积极性,从而改善护理效果。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时效性激励模式采取正确的激励模式,帮助患者认清疾病现状、身体素质现状,帮助其设置恰当期望目标,在医护人员、家属、病友及恰当目标的激励下,患者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从而再次制定下一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干预效果相关。时效性激励护理是个性化的护理模式用语言刺激患者,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努力进行肢体、行为、日常生活的锻炼,从而促进患肢血管流动,刺激中枢神经,使大脑受损部位血管快速恢复有关,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功能的效果。由此可见,时效性激励护理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患者与家属、病友、医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其社交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进行时效性激励护理可加快恢复速度,加强患者运动能力,提高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病友时效性偏瘫
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时效性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漫画
洗澡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神经”病友
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