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9陈静静郭宁宁刘肖肖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相入院发作

陈静静 郭宁宁 刘肖肖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躁狂和抑郁反复、交替或者混合发作的疾病,其发病率高、诊断率低、复发率高,其躁狂发作期和抑郁发作期患者均易出现伤害自身、他人等攻击行为,致残率高、自杀率高[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3]。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双相障碍患者非常重要,但因疾病的特殊性,尤其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及其病情,对治疗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挑战性[4,5]。本研究探讨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年龄18~55岁;(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相关诊断标准[6];(3)入院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20分;(4)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妊娠或哺乳期;(3)酒精或药物依赖史;(4)脑器质性疾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19~55岁,平均(34.6±4.3)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22例;病程:1~23d,平均(3.7±1.4)d。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1~53岁,平均(35.1±3.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5例,高中及以上17例;病程:2~21d,平均(4.0±1.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护理沟通模式。(1)S即现状(situation),交接沟通患者现状,包括姓名、床号、症状、当前诊断、医生医嘱及患者病情变化。(2)B即背景(background),交接沟通患者背景,包括患者主诉、疾病史、过敏史、异常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用药情况。(3)A即评估(assessment),根据患者的现状、背景评估目前是否存在特殊情况、特殊用药及输注等,根据病情变化评估是否需要预防自身伤害或伤害他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4)R即建议(recommendation),建议护理工作的特殊注意点、关注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躁狂水平、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1)躁狂水平采用YMRS进行评价,包括心境、易激怒、攻击破坏行为等11个条目,分值越高表明躁狂越严重[7]。(2)认知能力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评价,包括逻辑记忆25分、视觉再现16分、图形重置20分、词语配对21分,分值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好[8]。(3)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维度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9]。(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YMRS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YMRS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WMS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WMS评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SF-36评分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入院时、出院前SF-36评分的比较 (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n(%)

注:χ2=7.121,P<0.05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多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躯体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等。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记忆力紊乱多变、意识障碍、丧失自知力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严重[10]。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受到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多方面影响,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11]。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因素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临床上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治疗方案也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心理康复治疗等[12,13],积极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对患者发挥更高的治疗价值。潘晓珍等[14]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和躁狂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林伟[15]报道,系统护理干预在完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利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病情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前YMRS评分低低于对照组, WMS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维度外)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SBAR护理沟通在关注患者现状、背景的基础上对患者最新情况做出准确评估,提出合理的护理建议,在这种护理沟通模式下,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目前状态及引起原因,进行全面、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护患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易发生伤害事件的患者非常关键。且SBAR护理沟通模式改变了常规护理沟通模式下交班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主观性强、对患者病情及连续护理措施交接不清等情况,有利于接班护士更快、更准确地逐项了解患者的主要病情、可能风险、后续治疗护理重点,既保证了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6]。

综上所述,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显著降低躁狂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双相入院发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双相型障碍概述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