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9吴淑娴李玉香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维持性量表

章 燕 吴淑娴 李玉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的不可逆因素及终身治疗透析龄的延长,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2]。而长时间的睡眠障碍可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甚至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3]。睡眠障碍不属于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范畴。国内研究显示[4],年龄、透析时间、功能代谢异常及基础疾病等是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相关文献报道[3],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其人格特质有着密切联系,且目前国内针对患者人格特质进行的相应护理措施研究较少。因此,将基于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应用于本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31岁≤年龄≤72岁;(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透析次数≥2次;(3)有持续性血液透析意愿,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无法参加随访及重大疾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3)夜间需要仪器治疗的患者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3~71岁,平均(51.6±9.3)岁;维持血液透析病程0.7~9.6年,平均(5.3±1.4)年。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1~72岁,平均(52.3±8.6)岁;维持血液透析病程0.9~9.3年,平均(5.2±1.5)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

1.2.1组建多维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3名主管护师,1名主任护师及1名副主任护师组成。其中主管护师负责临床观察、资料及数据收集工作;主任护师负责监督指导;副主任护师负责护理理论指导。

1.2.2艾森克人格分类 首次血液透析时,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测定患者人格特质,分为多血质(稳定外倾型)、黏液质(稳定内倾型)、胆汁质(不稳定外倾型)及抑郁质(不稳定内倾型)4种。将4种不同人格特质患者进行搭配随机分组,需保证每组患者中均包含4种不同人格特质,每组选派1名稳定外倾型患者作为组长。

1.2.3多维护理

1.2.3.1基础综合护理 (1)认知护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认知。以演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预后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学习积极性。并在讲解后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患者进行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2)自我管理:强化动静脉内瘘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演示,通过动机性访谈方式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睡眠指导:与患者共同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告知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运动,逐渐提高运动量,帮助夜间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4)护理管理:定时检查患者护理执行情况,激励患者主观能动性,每周总结护理效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及时调整。

1.2.3.2个性化心理护理 (1)每日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1次,时间为30~45min。对内倾型患者需主动与其进行交流,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患者主动诉说自身想法,在患者诉说时保持聆听,建立护患信任感;对外倾型患者以多倾听为主,同时征求患者意见,要求其带动内向型患者;对不稳定型患者需主动了解出现不稳定情绪原因,指导其释放自身不稳定情绪的方法,帮助缓解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2)每周末组织1次交流会,时间为45~60min。护理人员对不同人格特质患者作出不同要求,如给予外倾型患者多发言机会;鼓励内倾型患者主动进行发言;要求外倾型患者带动内向型患者参与讨论;对不稳定型患者密切观察其变化,需保持耐心、温暖的语气,鼓励其共同参与分享活动;(3)对患者家属进行1~2次知识培训,时间为30~45min。详细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以积极心态对待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家庭支持信心,同时针对患者不同人格特质指导家属给予个性化家庭支持。对稳定外倾型患者,指导家属保持与患者共度疾病的态度,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对不稳定外倾型患者,指导家属主动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发生原因,对患者出现思维误区时耐心进行解释,及时、多次进行沟通;对稳定内倾型患者,指导家属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主动说出内心感受,给予患者足够的倾述空间;对不稳定内倾型患者,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注意其变化,通过自身积极情绪感染患者,必要时可适当隐瞒可能引起其不适的信息。

1.3 观察指标

1.3.1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5]测定患者人格特质。该量表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质(E)、情绪稳定性(N)及掩饰性(L)4个分量表,各量表总分依据常模换算得出标准分T分。T分43.3~56.7分为中间型,T分38.5~43.3分或56.7~61.5分为倾向型,T分<38.5或>61.5为典型。

1.3.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6]测定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18个自评项目,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0~3分,总分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3.3采用Neuarten生活满意度量表[2]测定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IB)。LSR总分25分,LSIA总分20分,LSIB总分22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研究表明[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和消极情感现象,而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睡眠障碍原因有多方面,主要为躯体症状和心理问题,且患者的消极情感又可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于霞等[8]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性发现,MHD患者中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状态,且MHD患者的消极情感与其人格特质中P、N及E等具有关联性。同时,内外倾向与睡眠质量中日间功能关系密切。王文菁等[9]报道,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孕晚期妇女,其睡眠质量与被动吸烟、内向个人特质及消极应对方式均具有密切关系,其中精神质人格特质孕妇为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患者,其不同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心理、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疾病恢复程度及最终生存质量。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护理方法层出不穷,但由于心理因素具有多样性,加上不同人格特质的患者对护理要求差异较大导致护理效果不良,因此需根据患者人格特质分类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提升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10]。艾森克人格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所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11]。其主要理论:人格是由行为和行为群有机组织而成的层级结构。最低层是无数个具体反应,是可直接观察的具体行为。较高层是习惯性反应,它是具体反应经重复被固定的行为倾向。再高一层是特质,是一组习惯性反应的有机组合,如焦虑、固执等。最高一层是类型,是由一组相关特质的有机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概括的特质,对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研究将基于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LSR、LSIA及LSI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LSR、LSIA及LSI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其睡眠质量获得了显著改善,同时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不同人格特质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睡眠障碍表现,N分较高患者的交感神经亢进,对刺激反应强烈且持久,极易产生负性情绪,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人群。而E分偏低的患者存在内向、敏感、感受性强、喜内省等特点,是导致患者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及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针对高N分、P分及低E分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给予艾森克人格分类的多维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维持性量表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