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西州数字农业发展的思考

2020-05-19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西州柴达木农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政策保障。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数字技术普惠效应有效释放,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数字农业的概念是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提出的。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水、气温等要素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以及病虫害和水肥状况等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数字农业具有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农业生产体系完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特点。数字农业主要由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组成。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信息化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全面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四种经济形态”、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决策部署,海西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牧区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在探索数字农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站在新起点,从建设现代化强州高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海西州农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海西州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率、动能变革,对于解决海西州农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意义重大。

一、海西州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农牧业自然状况

海西州境域主体为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祖国聚宝盆”而闻名,位于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气候冷凉等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殊地域优势,是全球最适宜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业的地区之一。海西州农牧业主要由绿洲农业和草原畜牧业两部分组成。绿洲农业沿柴达木盆地南北边缘呈环形点状分布,各类作物百万亩,主要作物有枸杞、藜麦、青稞、春小麦、油菜籽、马铃薯、蔬菜等,主要牲畜类型有牦牛、柴达木黄牛、青海藏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驼、柴达木马等。近年来,重点培育了柴达木枸杞、青稞、藜麦等品种。

(二)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海西州重点培育了柴达木枸杞、青稞、藜麦以及牛羊肉等产业体系为核心的优势产业,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产业互补、循环利用、抵御风险的新型产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以循环农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

一是枸杞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海西州枸杞种植规模为3.3万公顷,产值达25.9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4.5%,出口枸杞401吨,创汇468.6万美元。成功创建德令哈市(国家级)、都兰县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和都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德令哈市绿色产业园(青海柴达木枸杞批发市场)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柴达木枸杞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在2019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榜100强中排名第38名。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海西州建成8个规模化果蔬种植基地,全年种植面积达1907公顷,自给率达60%。

三是藜麦产业发展稳健。海西州藜麦种植面积约3000公顷,年加工能力3万吨,通过审定登记的藜麦品种有6个,州内龙头企业与盼盼食品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协议,联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成立柴达木藜麦研发中心,研发麦片、奶昔等新产品投放市场,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四是畜牧产业稳步提升。海西州建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茶卡羊、天峻牦牛等“三品一标”成果21个,制定茶卡羊地方标准(初稿),柴达木绒山羊分子标记、基因优化工作进展顺利,莫河驼厂特色养殖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牛羊肉产量达2.9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

五是新型业态加快发展。探索“农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个体近400家。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入选2018年全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特色农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3亿元。

(三)农牧民生活状况

海西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有力落实“1+8+10”政策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5.48亿元,着力构建“户有增收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县有扶贫产业”的扶贫产业格局,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万元以上。8个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是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支持产业发展、鼓励劳务输出、落实惠民政策等措施,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问题明显改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州、县(市、行委)、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5%、98.61%。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制度,16万农牧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率先在青海省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全面覆盖。

五是依法治理水平提升。坚持依法监管、依法治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清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农牧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力度,不断提升农牧业行政执法能力。强化重点领域涉农案件查处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推进农机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动物卫生监督和渔业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有力保障海西州农牧业健康发展。

二、海西州发展数字农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海西州发展数字农业的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形态深度变革,为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数字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提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青海省委、省政府谋划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编制《青海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独具青海特色的“1119”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明确了全省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任务。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2019年8月23日青海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青海先天优势,不断挖掘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海西州数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海西州发展数字农业的支撑

近年来,海西州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深入实施网络提速降费,推进全光网络建设和4G深度覆盖、5G基站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优化。海西州铺设光缆4.43万公里,州内市县乡镇实现2G、3G、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网络信号覆盖率达99.5%,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

二是公共服务数字化不断完善。加快构建州级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大数据。统筹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集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B2B、B2C、O2O行业的柴达木电商绿洲、格尔木青藏电子商务产业园、乌兰电子商务产业园、都兰和天峻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三是农牧业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柴达木特色农牧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建成并投运7个活畜交易市场和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3个枸杞交易市场,建成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市场管理系统、储运销环节终端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会员注册、特色农畜产品线上交易、电子交易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会员线上融资等功能。

(三)海西州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菜篮子”工程、“互联网+”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以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平台等信息系统,搭建覆盖州、县、乡镇、基地的“菜篮子”工程和“互联网+”信息平台。推广企业与农牧户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模式,在政府和农牧民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二是加快建设农牧业综合应用平台。优化提升柴达木农牧业信息及应用平台,“海西农牧微信公众平台”投入使用,“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实施,柴达木枸杞产业公共信息服务与质量追溯体系平台项目基本建成,整体系统进入信息录入和调试阶段。

三是农牧业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牧区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土地(草场)确权管理服务等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等管理手段,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开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确保农牧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农牧业信息系统安全。

三、对海西州发展数字农业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必定是数字农业发展的机遇期,海西州抢占数字农牧业新高地,必须打牢产业基础、强化发展弱项,才能推进海西州数字农业稳健起步、行稳致远。

(一)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利用大数据技术汇集州内农牧业自然资源、农牧业种质资源以及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数据资源,重点推进特色农产品、畜禽养殖、渔业渔政以及草原监理和农村科技教育等数据资源整合,推动横向与涉农部门,纵向与各市县(行委)农牧部门的数据资源对接交换,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构建基础大数据支撑平台。

(二)开发农牧业大数据一张图平台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强化数据汇聚、分析和应用能力,将分布在各系统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农牧业数据统一汇集到农牧业一张图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内含基础数据展示、种植业一张图、畜牧业一张图、农村发展一张图、指挥调度一张图、设施装备一张图、农资监管一张图、脱贫攻坚一张图、土地确权一张图等内容,把与农业相关气象数据、水资源数据、人口数据等全面整合,全面展现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状况。

(三)加快建设柴达木枸杞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枸杞产业平台

抓住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工程有利契机,建设柴达木枸杞全产业链大数据,建立种植、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贸易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服务、应用循环模型,打通数据“信息孤岛”,健全枸杞市场和枸杞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开发提供生产经营、市场价格、供需平衡等内容丰富、载体多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打造枸杞产业平台,实现对枸杞产业产、学、研、销一体的产业链发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枸杞精品品牌,夯实枸杞发展产业基础,扩大枸杞产业种植规模,使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引领中国枸杞产业发展。

(四)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数字中国·智慧海西”数据中心、政务网络平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全面提升4G网络深度覆盖,实施第五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4G无线基站建设,提升农牧区网络通达水平,实现州内特色生物产业园区网络全覆盖。对农牧业发展重点地区,加大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畜牧业,打造物联网养牛、物联网养羊等新型示范应用。支持州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基础设施及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三个地区升级改造或新建农贸市场。加快农牧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能力。

(五)提升农牧业产业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柴达木枸杞研究院、藜麦研发中心、国家大麦(青稞)区域试验站作用,开展枸杞活性成分功能性评价、藜麦品种选育审定和粮食作物提纯保种等科研工作。开展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活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基层农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农牧民合作社。加大培育农牧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新型农牧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100个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示范村。

(六)加快推进农牧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

扩大互联网平台农牧业信息供给,及时准确发布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农牧科教、市场价格、农资监管、质量安全等信息,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服务。按照青海省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部署,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资源聚合和机制创新,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七)加速培育发展数字农业新模式新业态

实施农牧业数字经济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牧业信息化中小企业提速行动,支持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建立农牧业数字经济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数字化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区和数字乡村示范县。

(八)建设绿色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

倡导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重点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水源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党建”“互联网+阳光村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法律服务”,提高农牧区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九)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数字农业的关键是人才保障。海西州数字农牧业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要将数字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统筹纳入全州干部人才队伍培养范畴,把握机遇,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从事信息工作的专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海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海西州柴达木农牧业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柴达木映画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