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离与回归

2020-05-18邹琪杨艳张莉

家长·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探索理念

邹琪 杨艳 张莉

摘要:家园共育理念要求家庭和幼儿园互利合作、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家园互动机制不健全、家长教育急功近利、家园地位不平等,出现了家园合作空洞化。为此,家长要积极践行与传播幼教新识,与幼儿园建立合作的关系,积极参与评价幼教课程。

关键词:家园共育;困境与路径;探索;理念

家庭在幼教中有很大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中,明确了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意义及幼儿园的责任,也使家长参与幼儿园建设的积极意义被重新认知。然而,《纲要》和《指南》中的理念如何落实?家园双方在合作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这些家园共育的困境与路径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家长一般指家庭中的父母或祖辈,他们在家庭中承担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抚养职责。

一、家园共育理念的内涵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教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是孩子一生的重点,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抑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工作,家园共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对家长与教师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需要配合学校的有关工作;学校也应该从整体来考虑问题,和家长多多的交流与溝通,从家长方面多多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幼儿园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教育工作,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资源、创建最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发现幼儿的优势与不足,让幼儿的长处能够更好地发展,让幼儿的不足之处得以弥补,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对幼儿进行最好的引导,进行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培养,为幼儿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角色与地位:家长是有待发掘的教育资源

家长指的就是有子女的社会成员以及承担未成年抚养教育职责的家庭成员的角色,在社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社会的发展中需要给社会培养更有优秀的人才,反映和规定了社会对家长本人的期待和要求。2004年重新修订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规范中指出,家长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有所确定,同时家庭环境也需要创造,家长需要与社会、学校之间相互配合,保持三方教育的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角色与职责已经不仅仅是在家庭这一个区域内,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地显现出来,这里面比较明显的角色就是社会资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由于家长拥有不同的身份、职业、对社会的阅历也有所不同,在参与课程建设时就能够提供不同的意见,这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创建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家长还了解幼儿的具体习惯和情况,对于课程的建设能够提出最好的意见,适应于幼儿的教育;此外,幼儿园也应该配合家长,让家长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及作用,在幼儿的教育中能够提供更好的帮助,使家长能够感受到一定的参与性,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提高参与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推进家园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让幼儿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推动幼儿日后更好地发展。

三、困厄与隐忧

(一)心理疏远——家园主体地位不平等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和教师双方具有同等的教育权。事实上,家园互动的教育常常出现困境与路径。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往往处在弱势一方。教师很容易成为施令者,强制家长无条件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而使家长处于被支配者的地位。替代父母教育幼儿,教师承担的责任是一种教育权的部分让步,而不是全部转让,教师应该协助家长完成学前教育。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教师要求家长携带一些旧材料来协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是并没有告知家长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仅仅成为旁观者。

(二)流于肤表——家园互动机制不健全

家园互动具有双向建设的意义,家长要积极参与丰富幼教课程、挖掘家庭资源的教育价值的探索,而不局限于主体双方特定的时间与地域交流。在家园互动中,如果家长的幼教知识匮乏,那么在家庭教育培训的初始阶段是非常被动和受约束的,此时的主导权在幼儿园。在这种情形下,要提高家长的幼教知识水平和活动的积极性,要增加加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然而,现实情况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活动的目标和意义茫然无知,只是机械配合;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太少,家长没有将知识与理念内化吸收,家园互动收效甚微。

(三)认知错位——家长的教育目的功利化

在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全方位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影响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伴随儿童的一生。研究表明,幼儿97%的品性是在四五岁关键期塑造的。贺拉斯·曼曾说“:道德,必须萌芽于对孩子的早期培育中。失掉了关键的那几年,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但是大多数家庭把幼儿的教育重点放在早期智力开发上面,而缺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道德教育。因为家长与幼儿园对教育的解读存在差异,加上沟通不畅,双方难以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四、解困与回归

(一)借力共育——基于话语分权的协作伙伴

面对家园共育的困境和路径,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幼儿的未来发展。因此,家长与教师应该是配合、借力、共同探索的关系。我认为,权力在话语中构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教师的话语不仅对学生有强大的影响力,对家长也有强力暗导。教师话语权来源:一是中国自古至今就有的尊师重道传统,敬师畏师思想成为习常;二是教育制度赋予教师话语权以合法性;三是个人自觉。家长对幼教知识的缺乏,会使教师掌握绝对话语权,进而使家长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教育中,教师相较于家长有不足。例如:家长拥有的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教师欠缺的。而教师受到的专业训练、理念培养和理论积累又是家长欠缺的。所以双方要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为幼儿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二)共建共育——幼教课程的参与者与评价者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作为课程资源,在参与幼儿课程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进行自我发掘与实现。这一过程触及家庭和幼儿园两大领域,涉及家园共建的困境和路径。对幼儿园来说,要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园环境、课程、文化等领域的构建和探索。对家庭来说,家长要参与家庭教育课程的构建,与教师协作,重建适宜的幼儿成长环境,并领悟和贯彻教育理念。作为家园课程建设的双主体,家长与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实践的客观评价,共同改进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促进课程实施的科学化。

(三)终身学习——幼教新知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学前教育关乎幼儿的终身发展,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树立科学家教观、加强幼教理论学习。现实中存在很多制约家庭教育的问题,例如,家长育儿观念滞后、期望与现实脱节、幼教知识和理念匮乏,因此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再教育。由于家庭教育理性的缺失,很多家长缺乏个人判断意识、盲目跟风、闭门塞听。时代的变化使家长成为幼儿发展的利益攸关方,要求家长唤醒教育理性与教育自觉。

五、结语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师与家长双向扶持可以促进家园共育理念的有效施行。只有家长与幼儿园明确角色定位,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将孩子的幸福成长作为终极追求,优质的教育才能开展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海燕.践行行知思想开辟幼儿园家园共育新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3).

[2]程天宇.疏离与回归:家园共育理念实现的应然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 (9).

(责编吴娟)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探索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