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家校共育模式,奠基美好人生

2020-05-18张苾菁

家长·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模式

张苾菁

摘要: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于2019年全面改进家校共育模式,通过价值认同、资源挖掘等途径,向家长传递积极的育儿理念,落实一致的育儿行动,创新组织家长开放日,增设家校共育课程,重视仪式陪伴质量,以请进来、走出去、内生长等方式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家校共育;育人团队;模式

一、价值认同 (一)相同的理念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而学校也是家长学习与提高的摇篮,是家长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家长首先要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了解学校的育人模式,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及时做好家校沟通,才能更好地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两者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这对每个学生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善耕”的校名质朴而隽永,“一生向善,百年勤耕”的校训更是耐人寻味。校名校训,本身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内涵和道德追求,这是立德树人校本化实践的丰厚土壤。而韩秉直校长当初为学校取名“善耕”,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能致力于教育事业,能成为品行高尚、努力耕耘、律己修身、学有专长的人。于教师,要成长为播种善意、高明智慧的领路人;于学生,要成长为勤勉踏实、知行合一的劳动者。我们也希望家长能成长为高效陪伴、孕育无声的示范者。基于此,善耕实小提出三点课程理念:一是扎根生活基础,二是深耕学力素养,三是厚植积极情感。通过全校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与全校家长达成共识,宣传的过程,就是学习了解、逐步认同的过程。学校希望通过育儿理念的一致,来实现资源统筹,和家长们在共同建构的平台上育人。

(二)一致的行动

1.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沟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也是专业成长、自我教育、共同提高的过程。家校沟通有以下几种形式:专题教育沙龙、一对沟通、家庭约谈、家访、微信电话、短信联系、家长会等。家校沟通前,做好方案、制定思路;沟通时,真诚交流、讲究方法:沟通后,认真记录、及时跟进。视家长为教育的同行人,把沟通当作必要素养,与家长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沟通,激发家长潜在教育能量。

2.增设家校共育主题课程。

家校共育主题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师的带领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场景体验、对话互动等方式,达到彼此身心敞开、情感融合、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目的。例如,一年级以“国旗国旗我爱你”为主题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二年级围绕“学科通联,快乐成长”主题开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三年级开展以“扬善育美感恩成长”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等,都能家长了解学段教育的重点和特点。同时,高质量的活动也激发家长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3.创设新生适应性课程。

儿童进入小学,身份就从“稚童”变成“学生”,这一称谓的转变,寓意着儿童角色内容的深刻转变。主体角色的深刻转变在幼儿内心形成巨大的心理冲突,小学一年级新生必然会产生入学适应上的困难。学校根据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学生的校园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系统梳理,并把学校的相关建议积极向家长宣传。

4.重视仪式陪伴质量。

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的一门学问。知识的传授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最终提升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德育过程一定是经由知识教育并超越知性德育的。如何将知识转化为道德智慧是一个需要追问的话题。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内化、体验的环节必不可少,而仪式教育则是放大积极情感,引导正向能量的一个关键载体,家长同步策划仪式内容、参与仪式陪伴,可以更主动地投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学校八礼四仪教育,毕业礼、成长礼、入学礼都是在师生和家长的精心策划下,将学生、家长共同作为活动的直接对象,让他们从旁观者走向参与者、感受者、体验者,共同接受仪式的洗礼,放大积极的情感,利用成长关键节点,体会育人意图。

5.举办集团家长学院。

如今的家长很多本身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在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有的干脆全部托付给老人,所以造成了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不同步的现象。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极其重要性,学校将家长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来,利用集团資源辐射,定期举行家长学院,推出“每月一讲”,根据不同年段家庭教育的重点,邀请专家讲座,开设家长育儿沙龙,以此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最大化。

二、资源挖掘

(一)引进来

每周二中午是学校社团活动日,学校鼓励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走进班级课堂,分享课本上了解不到的社会科学知识,为学生打开视野、全面了解周围的世界。从去年9月至今,我们坚持每周开设一次家长讲堂,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热烈欢迎。从紧急救护、口腔保健到消防安全、礼仪技巧,30多堂不同领域的专业讲座为师生打开了学习知识的另一扇窗户。借助家长课堂,家长们为孩子们树立了积极、阳光的家长形象,他们用真实的自己引领孩子们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社会,从而激发学生更快乐、更积极地投身学习,去发现和探究更多未知的领域。同时,班级家委会也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来帮助学生在课余开展活动。 在学校科技月,传统文化活动,戏剧表演活动,普法学法活动、急救自护活动中,众多家长纷纷走进学校,开展了现场演示、现身说法、座谈宣讲、模拟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也开拓了家校共育的资源。

(二)走出去

丰富的家长资源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捷,实现学校课程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学生借助家长提供的资源,走出了学校,走进了社区,了解了很多平时不为所知的、精彩的世界。在家校资源共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显而易见。家长也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更及时地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为孩子们树立了积极、阳光的家长形象,用真实的自己引领孩子们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更快乐、积极地享受学习、幸福生活。

(三)内生长

改革传统家长会形式,学校采用由点及面,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版块,通过“学校对你说”“教师对你说”“学生对你说”“家长大家说”等四个环节,多方位、多角度地和家长们一起交流探讨教育中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家长也成为教育的宣讲者和受益者。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探讨,家庭良好家风的分享,都能使育人资源得以放大,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教育。当家长与学校相互信任、互相了解、主动变换角度审视的时候,教育就实现了彼此的抵达。

参考文献:

[1]于连军.施优质教育,奠基美好人生[J].中华少年,2015(30).

(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模式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