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5-18林凤磷

家长·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活动问题

摘要:学会数学思考是学会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暴露“真想法”、参与“真活动”,激发“真思考”,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考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数学思考;问题;暴露;活动

数学新课标(2011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考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真”思考。

一、提出“真”问题,引发“真”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需要中产生“真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考。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先出示两张四年级男、女生喜欢游乐项目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了数轴上的1个单位长度表示几人后,让学生根据这幅图来提问,孩子们很自然地提到了两个数量需要比较的问题,如“女生喜欢过山车的人数比男生少几人?”

学生要在比较中兼顾两幅图中的数据,会觉得很麻烦,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就能提出:“有没有办法一眼就能清楚、直观地体现出两方的差距呢?”这个问题激发他们产生要将两幅图合并在一起的需要。

将统计图合并之后,教师顺势抛出关键性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单式统计图都能合并成一幅图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确必需项目相同、单位数据统一的两幅图才能合并。 接着教师放手让孩子们尝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有选择地展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师生共同制作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初是把男女生两种直条合成一条直条,发现这样不容易找出两者的差,接着就有了要把两条直条并列地排列在一起的体验,又有孩子提出“这样还是无法清楚地区分哪根直条表示男生,哪根表示女生?”于是又思考出可以通过写文字、涂颜色或用空白阴影等表示。

接着孩子又提出“如果项目很多个,无论是上色还是写文字标注都很麻烦,怎么办?”因此一张带上了图例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在孩子面前,一切都水到渠成,孩子在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迸发了一个个“真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激发他们数学思考的“催化剂”,于是孩子们在需求中通过独立思考、交流碰撞、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本质。

二、暴露“真想法”,展示“真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生生之间在不断地質疑、辨析、交流中实现知识形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展示真实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分析、对比、交流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有助于增进教师对孩子学情的把握。

例如,贲友林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课时,孩子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后,就放手让孩子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得到,这时贲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先让这个孩子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其他孩子根据这个结果提出有根据的想法,孩子的思维顿时就打开了,有的孩子根据加法的意义进行思考:加上后结果一定大于,而小于,由此判断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孩子通过画图进行思考:和中每一份的大小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有的孩子则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启发: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贲教师抓住这一错误契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激发了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质疑、辨析、交流中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从中培养了数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参与“真活动”,促进“真思考”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使孩子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总结。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孩子理解和掌握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在课伊始,先放手让孩子结合问题情境自主探究14x12的计算结果,孩子想出多种计算方法:

1. 14x12=12x2x7,2.14x12=14x3 x4.3.14x12=14x10+14x2,4.14x12=12x10+12x4……此时教师引导孩子借助点子图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说理,再分析比较,确定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后再算比较好算,之后教师顺势追问:“能不能用一个竖式表示出这种计算过程呢?”从而激发孩子从算法多样化向算法最优化转变,进而展开竖式笔算的探究。在竖式笔算的探究中,让孩子结合问题情境和小棒(此处小棒比点子图更容易理解)操作分析每一步的算理:先算14x2,即算出2套书的本数,再算14xl0,即算出10套书的本数,28+140就是12套书的本数,同时引导孩子优化竖式写法,即14xl0得140,通常个位的0不写,只要将4与竖式中的十位对齐,就是表示14个十。此时再组织学习结合小棒操作对1、2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连乘算法对竖式笔算不合适,进而突出将14x12转化为12x10+12x4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最后让孩子思考验算的方法,即12x14,引导孩子再次结合小棒操作进行说理,在验算中巩固理解竖式笔算的算法和算理。整节课,孩子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将竖式表征与图形表征紧密结合,将操作与思考同步演绎,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模型的建构过程,使孩子不仅知道怎么算,还理解为什么这样算。沟通算理和算法达到了计算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施乐旺.计算:要知“书”,更要达“理”[J].小学数学教师,2018(10).

作者简介:林凤磷(1978.8-),女,福建省漳州市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致力于追求简约、高效的课堂。

(责编 吴娟)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活动问题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