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深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2020-05-18陈燕梅

读天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讨论提问

摘 要:精深阅读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深层阅读形式。精深阅读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始终贯穿提问、讨论、语言解读,让学生学得更深,走得更远;学生通过自我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构建,达到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提问;讨论;语言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指向之一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就是成为一个思维清晰、思维敏捷、有思维深度、能多角度思考的人。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立足语言,借助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策略拾级而上、有序发展的。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精深阅读。

一、 学会问:寻常中有精彩

“思是疑之始,学之端。”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没思考就谈不上阅读。素读课文是阅读文本的第一步。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应该设问题,并通过努力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答疑解惑中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这样的问题,对于维持學生注意力、增强理解力、激发思考力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教师善于利用语言学习的疑难点撬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并能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想要答疑解惑就必须深入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本内容、筛选文本信;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旨等。比如教学《醉翁亭记》,笔者在解题时说:“醉翁”的意思是“喝醉的老头”,而“记”在古代是记叙文的标志,一般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那本文是不是在讲一个醉老头和亭子的故事呢?学生惘然,这时我就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借助注释去疏通课文。这样,一来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去读书,二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理解课文,不断地在心里去尝试反驳老师的意见,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动感知文本。

其次,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围绕主问题进行。在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时,学生能够路径清晰地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理解文本。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在分析人物形象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一部分学生认为小说的主人翁是“于勒叔叔”,因为小说往往以主要人物命名;另外一部分学生不赞同,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围绕菲利普夫妇展开的,于勒仅是线索人物。要明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第二次提问:“文中涉及几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在学生思考时,可以顺势介绍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学生借助背景资料最后判断莫泊桑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主人公到底是谁”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多方面的讨论。通过思考、分析,学生明白了:小说的主人公必须是有鲜明个性特点且能够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人。那么,菲利浦夫妇就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无疑了。主问题的设计要能够辐射全文,且能够伴随主问题的研究关注课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度和思考的投入度,而深入地思考就是精深阅读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关键。

二、 讨论:让互动交流更多向、更深入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路一旦打开,认知的冲突也由此生成,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并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倾听对方的发言,使自己的发言更有针对性。

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在赏析语言环节,大部分学生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因赏析的角度不同,引发了讨论。有学生认为这个句子美在比喻的运用,喻体新颖,不落窠臼,引人入胜;也有学生认为这一句美在意境,“积水空明”给人一池春水的宁静之感,而“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积水空明”比喻月光本身,“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衬托月光,一正一侧,创造了一个静中有动的纯美世界;还有学生认为,作者在这里还制造了悬念,前面写庭院里积水清,后面揭示“盖竹柏影也”,让人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产生莫名的惊喜……在不断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抓住疑难进行思辨,甚至是批判性建设性的交流讨论,激起思维的碰撞,不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从而走向阅读深处。

三、 语言:思维载体解读

斯大林曾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在语言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词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笔者认为在阅读活动中,思维是借助语言这物质外壳生长起来的。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类品读和对比品读描写孔乙己手的动词,来达到分析人物性格、思考人物命运、探究人物内心、理解作者用意的目标。围绕着“哪些动作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的思维指向促使学生在文字里行走,揣摩和体味动词的意蕴。例如学生从“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读出了孔乙己面对嘲笑清白的故意行为。再如,学生从孔乙己“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的“敲”字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的“罩”字中读出孔乙己做作的性格和贫穷的境况,并在对中读出孔乙己自命清高和迂腐可笑的性格。学生对于孔乙己的性格认知就是通过对这些动词的解读达成的,呈现出的是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可见思维是在研读文本语言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学生的那些思考顿悟都离不开语言的激活。

引领学生走向精深阅读的方法很多,但提问、讨论、解读语言不失为比较有效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体验、感悟潜藏于文本中作者心灵的颤动、生命的体验,获得文本意义的同时,通过自我感悟达到自我理解,自我重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获得语文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提升,达到了阅读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陈燕梅,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二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讨论提问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