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音乐素质测评的高中课堂引入客家山歌可行性分析

2020-05-18徐灵瑛

考试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客家山歌高中音乐

徐灵瑛

摘要: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一方面,宏观顶层设计对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相关文件,足以证明教育主管部门对音乐课程的重视;而另一方面,高中音乐学科发展现状令人担忧,边缘化、附庸化的课程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

关键词:音乐素质测评;客家山歌;高中音乐

究其原因,有高中教育现实的问题。相比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比任何教育阶段都承担着更大的升学压力,在高考巨大的社会效应之下,没有高考任务的音乐等学科受到挤压,从而被挤占空间,这是在所难免的。与此同时,高中音乐教育者自身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上课照本宣科者有之,简单播放音乐视频者有之。这样的音乐课堂显然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更不可能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的目的。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颁发并逐步实施,给高中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音乐素质测评逐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自求发展。课堂改革的路径,无非两个:一是内容,通过拓展或深研的路径,丰富音乐课堂;二是方法,改进或者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笔者任教学校所在地,地处闽赣边陲,有着丰富的客家山歌音乐资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吸收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进一步接受乡土音乐熏陶,树立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如果能够将本地的客家山歌音乐资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和丰富高中音乐教学领域。而从音乐素质测评的测评体系来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客家山歌元素也是极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

《中小学艺术素质评测办法》的测评指标体系,对学生的测评分为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类。基础指标主要测评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方面,学业指标主要测评学生对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发展指标主要测评学习参与音乐实践、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的能力。而如果把在高中音乐课堂引入客家山歌音乐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来实施的话,对于学生达成测评体系的三个指标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参与度。

艺术测评体系中,基础测评就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兴趣小组、社团的参与度和完成度的考核。在笔者执教的县域高中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完成度并不理想。尤其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更是把音乐课当作“作业课”或者“休息课”,真正认真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课堂上出于教学需要会播放一些热门的流行歌曲或者音乐视频,这往往是一堂音乐课中最为兴奋热闹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时候。

对于学生而言,客家山歌音乐虽然不如流行音乐有吸引力。然而,在一种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孩子,对家乡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民间音乐还是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并且,相对流行音乐,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原生态的客家山歌对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反而具有一种新鲜感。比如,把客家山歌音乐作为课前的“小点心”来课堂激趣,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客家山歌音乐中不乏短小精悍的作品,像《上岭不得岭来上》,总共四句:

上岭(介)不得(呀)岭来上,

蒸酒(介)不得(呀)酒来香,

恋妹(介)不得(呀)妹开口,

老妹(介)开口(呀)好商量。

这样的小品,教师用方言在课前一唱,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或者将客家山歌元素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春风化雨般渗透在课堂之中。比如在欣赏《多彩的民歌》时,可以将《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民歌中的衬词与客家山歌中的衬词进行比较。将这些客家山歌元素引入课堂,既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视域,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能引发深层的文化共鸣。

此外,客家山歌作为音乐兴趣小组和音乐社团的内容是非常适合的。根据学生的自主报名,组建客家山歌兴趣小组、客家山歌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并依托兴趣小组,举办“山歌大赛”“赛歌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样的社团活动显然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二、 丰富课堂内容,打造学生音乐基本素养

藝术测评体系中的学业指标测评的是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客家山歌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借助对客家山歌的学习和表现,对于增长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音乐技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忠实传承。在现行的普通高中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就介绍了我国不少地域不同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客家山歌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客家山歌常见的形式是七言四句,其中一、二、四句押韵,这种形式明显受唐代《竹枝词》的影响。客家山歌善用比兴,有着《诗经》的流韵。比如上文所举《上岭不得岭来上》,前两句以“上岭”(登山)和“酿酒”比兴,来表达对恋人的思慕。再如《对面的桐子开白花》:

对面的桐子开白花,

劳动的妇女学犁耙,

手拿个犁耙翻翻转,

同志哥唉,

学会个劳动好自家。

歌曲开头以“对面的桐子开白花”来起兴,引出翻身妇女热爱劳动,不让须眉的形象。这种手法与《诗经·桃夭》一类的作品的起兴非常相似。在调式与旋律方面,客家山歌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新打梭镖》这首流行语土地革命时期的客家山歌,其旋律由“商”“羽”交替出现,非常有趣:

〖JZ〗〖XC46.TIF〗

像这样的作品,让学生接触,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有益于学生增长音乐基础知识。

客家山歌引入课堂,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是接触,然后是了解,接着要让学生品悟并掌握。尤其是像《韭菜开花一管心》《对面的桐子开白花》这样的经典作品,可以作为教唱内容,作为训练学生演唱技能的素材,既可以在课堂教唱,也可以作为音乐社团的合唱曲目。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作为创编教学的素材。比如《韭菜开花一管心》,这首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版本众多,很多歌手演绎过,不同的唱法有不同的味道,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异。在教唱《对面的桐子开白花》这首歌曲时,既可以教学生民间原生态的唱法来唱,自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现代的演唱形式或者技巧来演绎这首歌曲,比如通过节奏的变化,来唱出不同的时代感来。这样的创编教学,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将这首曲子进行自主创编,不仅唱出浓郁的客家风情,而且颇具现代感,获得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组三等奖。在这样的教唱过程中,学生的演唱技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三、 增加艺术实践,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音乐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艺术素养只能在艺术实践中形成和提升”。艺术测评体系中的发展指标测评学生参与课外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客家山歌引入高中课堂的实施框架中,就包含许多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一个参与音乐社会实践的平台。

客家山歌是民间音乐,来源于民间。因此,要真正地了解、感受客家山歌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到民间去,到田间地头采风,寻访民间传承人,请教客家山歌研究领域的专家。在这样的过程中,客家山歌成为一个学生提升音乐素质的载体,一个体验乡土文化的抓手。学生通过课外探源的过程,不仅了解了客家山歌的起源、沿革、发展的相关知识,了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还能够了解客家山歌根植的文化土壤,从而产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乡爱国的热情;最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養以及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也渐渐把挖掘、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有关部门组织人力搜集整理了许多民间流传的客家山歌,并制定“传承人”制度,指定优秀的山歌传唱者或音乐工作者作为客家山歌传承人,定期举办“客家山歌培训班”,每年举行“客家山歌大赛”,教育主管部门也组织了不少客家山歌方面的学生比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参与这样演唱大赛,也可以举办“客家山歌专场展演”,送演下乡。从学习客家山歌,到反哺客家山歌,扩大客家山歌影响,为客家山歌的传承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形成一个正态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音乐素质测评将逐步落实的背景下,要真正达成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也不能仅仅拘囿于音乐课堂之内。而是需要在精研教材的同时,不断扩展音乐课堂的视界,提供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客家山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不失为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当然,这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不断开拓,不断总结,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课内课外活动体系,并逐步推广。这也是我们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雷晓谊.石壁民间音乐略述.中国民族博览,2018(8).

[2]陈凯红.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黄河之声,2019(6).

[3]杨乔屹.浅谈音乐学科素质测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分析.科学咨询,2017(2).

[4]尹小珂,李燕芳,吴斌.我国首次音乐学业质量监测中演唱能力测评的原则及实践.艺术教育,2017(9).

[5]李君.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节奏、旋律创作教学为例.2017.

[6]高绍水.艺术素质测评视域下中学生音乐素质提升途径研究:以章丘区文祖中学为例.2017.

猜你喜欢

客家山歌高中音乐
客家山歌与交响乐融合带来的创新启示
浅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探究
关于梅州市客家山歌当代传承方式的思考
客家山歌在校园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