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铁调素与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2020-05-18刘亚强仝义娜仝宜芳

黑龙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血病贫血检验

刘亚强,仝义娜,仝宜芳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检验科,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心血管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3.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三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白血病属于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以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具有极高发病率及死亡率[1]。该病多发于青少年与儿童,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其病因复杂,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平均生存期仅3月有余,严重威胁青少年及儿童群体生命安全[2]。据临床研究表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易阻止红系细胞生成,进而加剧贫血症状,促使病情发展,而铁调素(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L-6)于贫血发展中起到推进作用。故探索急性白血病患儿机体Hepcidin、IL-6 表达,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Hepcidin与IL-6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3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将初诊未治的15例患儿急性白血病作为初期组,将已接受化疗的22例患儿作为缓解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3]中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且经细胞免疫血、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形态血确诊;(2)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伴有神经系统疾病;(3)伴有感染性疾病。初期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6.32±2.23)岁;缓解组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6.56±2.45)岁。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37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7.13±2.41)岁。三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取所有入选儿童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管中,静置30 min后,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2 min,取血清标本,于-20 ℃保存。采用芬兰Thermo公司生产的酶标仪,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量两组Hepcidin,检测试剂盒购买于德国R&G 公司;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IL-6,检测试剂盒购买于苏州卡尔文生物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评价指标

比较3 组Hepcidin、IL-6 水平表达,并分析Hepcidin与IL-6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epcidin、IL-6水平

3组Hepcidin、IL-6水平对比(P<0.05);初期组Hepcidin、IL-6 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缓解组Hepcidin、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Hepcidin、IL-6水平对比()

表1 Hepcidin、IL-6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缓解组相比,bP<0.05。

组别初期组(n=15)缓解组(n=22)对照组(n=37)F P Hepcidin(ng/mL)83.24±36.57ab 49.87±32.54a 17.54±7.84 40.159 0.000 IL-6(pg/mL)16.32±5.12ab 10.45±4.58a 7.64±4.32 19.330 0.000

2.2 急性白血病患儿Hepcidin与IL-6水平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Hepcidin与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5,P=0.000)。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所导致,其急性发作时,骨髓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堆积,抑制正常造血,进而广泛浸润淋巴结、肝脏等其他脏器,引起贫血、出血等症状[4]。该病多发于儿童,且其病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现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生长及致死的重要疾病。据临床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多伴有贫血症状,而贫血是多种疾病及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故明确贫血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作用靶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初期组血清Hepcidin水平高于缓解组、对照组,且缓解组血清Hepcidin 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探索Hepcidin水平在急性白血病患儿机体铁代谢及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IL-6属于一种糖蛋白,其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可诱导机体内B 细胞、T 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使造血祖细胞异常增殖,且其可参与恶性肿瘤形成,对疾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急性白血病发展中,IL-6 结合肝细胞上IL-6 受体,通过JAK2/STAT3通路增加p-STAT3含量,从而促进Hepcidin基因转录,增加Hepcidin 表达,加剧贫血症状[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初期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缓解组、对照组,且缓解组血清IL-6 水平高于对照组,经Pearson 相关性检验,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Hepcidin与IL-6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IL-6水平升高易促进Hepcidin表达,且IL-6水平可反映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病情发展及临床疗效。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故临床需加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真实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铁调素与IL-6表达水平可反应急性白血病患儿病情发展,对其水平进行有效调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白血病贫血检验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你对贫血知多少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